一股以韩国流行音乐、电视剧及电影等影视歌产业为代表的「韩流」文化,在蒙古国不仅获得年轻粉丝的死忠支持,其拥护韩国爱豆的做法与举动,甚至可以直接影响蒙古国相关产业的营运与发展。本文将探讨「韩流」如何借由民族认同、影视娱乐及商品通路等各种方式,全面「入侵」蒙古的发展轨迹与崛起历程。
蒙韩民族认同:外国人就是韩国人
文章插图
在蒙古国,一般民众口中的外国人其实指的就是韩国人,因为蒙古国的外商大部分都是来自韩国,蒙古国人认为韩国人是与他们同属一种「民族血亲」,蒙韩两国本属「兄弟之邦」,蒙韩彼此的语言结构和生活习性类似,而且民族性格也都具有「彪悍」和「莽撞」的共同特质。
细究「韩流」在蒙兴起的原因,除了「民族认同」的情感外,也经由韩式「文化」和「物质」两种方式对蒙古国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洗脑」,这种成果逐步取代前俄罗斯文化的主导优势,同时韩国文化经由「韩剧」催化及电视媒体的推波助澜,从而进入蒙古社会获男女老幼广泛了解而逐渐被认同接受,进而形成一股学习模仿甚至向往追随的「时尚」。
另外,大量来蒙投资的韩国国企集团或中小企业个体户,不断将韩国商品售往这个原本就物资缺乏且几无任何轻工业产品的国家,因此在随处可见的韩国文化与商品相互加持作用下,经过潜移默化的文化入侵影响,蒙古人逐渐对韩国人产生好感,这种认同感就如同我们对「外国人」的印象,认为只要是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洋人都是「美国人」的概念一般。
影视娱乐产业:电影与电视双轨并进约莫20年前,韩国流行文化透过电视节目及电影娱乐等方式进入蒙古。
当时的蒙古除了一家国营电视台:蒙古国家电视台(MNB)之外,另有6家民营电视台TV5、TV8、TV9、TV25、S1和老鹰电视台(Eagle TV)等。但是除了MNB自有摄影棚和设备,及有能力自制简单的谈话性或娱乐性节目外,其他民营电视台最多有能力自制新闻性或单纯播放音乐录影带(MTV)等类型节目。
剩余节目大多以购买外国电视剧和电影,并直接配上蒙语播放来填补时段,而这些大量的外国影片中就以「韩剧」为最多,几乎充斥了各个电视台及播映时段,成为韩国文化的「大外宣」渠道,「韩流」因此逐渐影响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文章插图
1990年代蒙古实施改革开放,在朝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也曾历经一段物资极度缺乏的阵痛期,国营电影事业遭受严重打击,人民生活困难,自然也无闲钱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国家经济困顿导致原有的三家电影院相继歇业,但在那往后的十年间,「蒙古国立电影学院」仍不忘培养人才,持续招生培养影剧人员,只是学生毕业后「无用武之地」。
直到2003年乌兰巴托市内出现第一座由韩国商人投资,将旧有的俄式戏院改建成为现代化的大型电影院,名为「天空影城」(Sky Movie Center),该院的设备、装潢和售票系统完全采用韩式风格,让沉寂已久的蒙古电影娱乐圈瞬间注入新活力。
院内划分为三个厅,专门以播放二轮电影为主,其中一厅则定期放映韩片,另外两厅则播放西洋影片,有时也会播放蒙古首映电影,如此蒙古影剧人士得以有舞台发挥,普罗大众得以有室内娱乐场所,于是该场所便成为蒙古人潮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变成散播韩国流行文化的最佳平台。
韩国商品行销通路:食衣住行全包本世纪初期的乌兰巴托市内最主要的闹市区有两处:一处是早期就已发展而成的「国营百货公司」周边区,另一区则是九○年代之后才逐渐新兴崛起的商业区「三四区」,两区共同的特色就是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韩式餐馆和流行品商店。
推荐阅读
- 此人堪称梁山第1好汉,武艺高强功劳大,却因3个原因逐渐被边缘化
- “八本当年超火的题材小说”那就是所谓的韩流,韩娱小说
- |五个逐渐消逝的老物件,哪一种是你曾经用过的?
- 为什么说商人的地位是在明朝时期逐渐提升起来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夏侯家族,为什么逐渐退出曹魏的权力中心
- 刘备的“正统明君”形象并不固定,“血缘观”最终取代“天命观”
- 君王皇帝|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别人在衰败中走向灭亡,它却在强大中逐渐消失
- 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后,为何还是不能取代内阁?
- 既然有了东厂,为何还要设立西厂?明宪宗:整顿哪有取代方便
- 难怪宋江可取代晁盖,谁让晁盖最忠心的属下,不是流氓就是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