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大秦赋》火了 让观众懂得了许多有趣的古代礼仪知识

【视线】《大秦赋》赋的是什么
近日,大型历史剧《大秦赋》开播,引起观众尤其是历史爱好者的热议。该剧改编自孙皓辉的《大秦帝国》,也是这一系列电视剧的最后一部,前三部分别为《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
《大秦赋》在剧本打磨上历经八年,拍摄一年,制作上可谓是大手笔。在严肃历史剧不太受宠的今天,这篇“赋”火了,它到底赋的是什么呢?
《大秦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国末期争霸称雄直至统一的历史。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但内部不稳,君主更迭频繁,嬴政以冲龄登上君位面临多方挑战。剧中的历史景观展现得颇为全貌,在当下视听语言的加工下,呈现出历史丰富而多元的样态,是一部描绘从秦国走向秦朝光辉时刻的历史长诗,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生活画像,给予观众无限遐想与思考空间。
该剧延续几部前作的多线叙事手法,以丰富多面的人物群像展现精彩复杂的政治博弈,透过温情的故事细节对厚重历史进行整体化书写,让该剧显得厚重并不乏味。
有趣|《大秦赋》火了 让观众懂得了许多有趣的古代礼仪知识】大秦帝国系列的作品本身有一条主线,就是秦国逐渐从二流诸侯国不断奋发图强、筚路蓝缕的强国之路。
秦国是周分封较晚的诸侯国,秦非子因为善于养马而被最初分封在今西北的甘肃天水一带,远离文明中心。这样一个边陲的小国,通过多代君主和臣民的不断努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励志故事。
使命对于国家、个人都很重要。纵观战国七雄,只有秦国的使命、愿景非常清晰。秦孝公之前,秦国大概都只想着东出函谷。当到秦孝公时,通过商鞅变法强国,收复河西之后,就开始立志要一统天下。这个使命刻在每一个秦国君主、甚至每个将士的心中。《大秦赋》中的老秦王昭襄王在临终前接回嬴政,并对跪在榻前的儿子、孙子也不忘教诲:要告诉大秦的子子孙孙勿忘东出,兴我大秦,一统天下。
《大秦赋》的热播,可以说在近年来宫廷争斗、玄幻爱情主导的泛古装剧市场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是今年历史正剧的一篇赋。如何让晦涩冰冷的历史,变成好看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正剧需要面对的问题。《大秦赋》让我们看到,在历史正剧已渐趋没落的当下,只要打磨精细,严肃叙事依然对观众有吸引力。
不过,《大秦赋》在一些情节设置、部分演员的表演方面,观众也提出了一些批评,而且很多观众认为,与前面几部相比,整体稍有逊色。但瑕不掩瑜,应该说《大秦赋》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高质量古装大戏。
如对于战国服饰和礼节等都做了很大限度的考究,在礼制上的还原。《大秦赋》让观众懂得了许多虽然没用,但十分有趣的古代礼仪知识。如韩霓大婚时,盛合卺酒的是用同一个瓢劈成两半,意味着合卺交杯。再如秦国攻占东周国后,东周君口中含着玉投降。古代贵族死后通常嘴里会放一块玉,东周国君此举一方面也隐喻着亡国之君已是个活死人。
透过《大秦赋》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观众可以了解战国后期的历史,可以看到逐渐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磅礴气势。当然,秦国由于苛政二世而亡,最终由汉朝确立了大一统国家的格局。
刘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