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一个诞生250年后仍然如雷贯耳的名字,对大众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们的记忆中,他是教室墙上身残志坚的精神偶像,课本里为盲人兄妹演奏的温柔音乐家,是《命运交响曲》震撼人心的开篇,还是垃圾车都会播放的《致爱丽丝》。时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澎湃新闻·翻书党做了一个小调查,请大家聊聊自己眼中的贝多芬。
文章插图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刻板印象:失聪的天才毫无疑问,当代人对贝多芬多少有些刻板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耳聋”和“伟人”这两个关键词。亦或者是,因为贝多芬的失聪,使得大家对其伟大更无质疑,日本有位名为佐村河内守的音乐人甚至有过“假装耳聋”而获得关注的丑闻。
已工作十余年的小夫回忆说:“小学有位胖胖的音乐老师,她通过弹钢琴来教我们不同年代的钢琴曲有什么差别,但我完全没有记住,不过,我记得她弹过一首贝多芬失聪后创作的作品,老师说贝多芬的叔叔给他打聋了,但因为贝多芬已经弹了很多年钢琴,所以他能在没有听力的情况下,用脑子想,然后写出了几部伟大的作品。所以我对贝多芬的印象,就是一个聋子,原来不靠耳朵也能写音乐,后来我看过他的传记,只记得他很小就开始写歌,我也听过他很多音乐,但听不出门道,没能感受到太多东西。”小夫坦言自己 “没有被贝多芬的音乐鼓励过”,但 “被他的故事鼓励过”。
比小夫年长几岁的阿芬也感叹:“我对贝多芬完全没有了解,只知道他练琴练得地板都湿透了,我想大概跟王羲之洗笔把整个池塘洗成黑色是一个意思吧,也可能是个江湖传说。一个听不见的人能够作曲,我觉得这基本上就不是一个人呐,不需要耳朵的功能也能够听得到音乐,大概只有贝多芬吧,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从他的生活轶事上能感受到是一个 已臻化境的高人。”
文章插图
德国联邦邮局发行的“著名德国人”系列中的贝多芬70芬尼邮票
在在校学生黄66眼里:“我对贝多芬的初印象是在小学课本上,还有学习电子琴课时老师简单的讲述,之后在历史课本里也有一点相关介绍。在我印象中,贝多芬大概就是一个虽然命途坎坷但却与命运决战到底的音乐天才,青年时失聪,但他用木棍咬在嘴里感受钢琴震动坚持做音乐的励志故事是 作文里的常用素材。”至于贝多芬因何被称为天才,不论能否专业地欣赏其作品,似乎也是不需思索的。
黄66说:“教音乐的老师还有很多人都在说,贝多芬是个天才,所以在接触音乐的时候就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能创作出这么多经典作品的音乐家一定是个 天才。”
“85后”奇犽也提到:“我只知道贝多芬是 天才,耳朵聋了,《命运交响曲》。他的音乐给我感觉也是天才、激烈,听说他6岁就开巡回演唱会了。”而在奇犽的父辈眼里,则认为:“贝多芬是世界级大音乐家,德国人,晚年失聪,他最著名的应该是《命运交响曲》和《欢乐颂》吧,他是让世人仰慕的音乐界大神!无人超越。”
先不论以上贝多芬的轶事有几分真假,失聪的时间与原因又是几何,贝多芬无疑是一位早已被推上神坛的人物,在大众心中,他是伟人,是神,但拨开刻板印象的遮蔽,在那些曾试图走近贝多芬的人心中,他又是怎样的呢?
八卦流言:疾病缠身的暴脾气
世人爱称贝多芬为英雄,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英雄偏爱有加,甚至总有人想将英雄拉下神坛,对于贝多芬被广为传颂的事迹,也有人不太感冒,而更多从个人角度去感受这位音乐家。
毕业于厦门大学音乐系的李响说:“古典主义的三大巨头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其中 贝多芬既是集古典之大成,又是开浪漫之先河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体裁丰富,作品数量多,对后世影响大,我最有印象的是《第九交响曲》,花费了贝多芬数十年的时间,听到合唱的部分,可以感受到人性的高光。”
推荐阅读
- 《国宝级天才》《这是一道送分题》《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红》
- 他写一篇96字奇文,全文都是一个读音,网友:能读顺的人都是天才
- 十六岁考上清华的天才,却爱上好朋友的妻子,钟情一人且终身未娶!
- 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吗?
- 旅居海外艺术家眼中的故乡:“无论走多远,魂牵梦绕的是草原”
- 北大天才不顾反对当和尚,父母哭求都拦不住,9年后终于说出原因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剑来》:别急,老天才们且慢行!
- 古人死后停尸三天才下葬,扁鹊来告诉你为什么,还是古人聪明!
- 架空历史文他是科技天才,意外穿越大唐贞观,该如何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