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康复治疗师,不如初级医生,中国康复医学二十年之怪现状( 四 )
没错 , 是重建 。
老华西有过“理疗” , 50年代也开展过“理体疗” , 但都“被下马” , 直至1981年才以理疗科的身份列入医院临床科室 , 后又成立物理诊断治疗科 。
1989年11月 , 在卫生部将“康复”作为评审三甲医院必备条件驱使下 , 华西康复中心在理疗科的基础上破土而出 , 这让熊恩富看到康复医学发展的希望 。 这位以髋关节置换术见长的骨科医生答应兼任康复主任 , 前提是“不离开骨科” , 这也决定了科室定位为骨科治疗的辅助和延续 。
然而 , 待华西顺利通过评审后 , 最初的承诺却成为一场幻梦 。 理疗科牌子没有变 , 医院各种正式公文上也仍称理疗科 , 15张病床及治疗室许诺也未兑现 , 自己做的写有“康复中心”的牌子也没能在理疗室门口挂上几天 。
那是真正一无所有的年代 。 没有训练道具 , 他们就自己请木匠打造双杠雏形 , 甚至自制简单矫形器;没有病房 , 他们就自己在公行道健康旅馆租用了几个房间做病房 , 收治骨科出院需要康复治疗患者 , 也为科室挣点钱发奖金 , 改变连“团年饭”都得靠卖废报纸局面 。
最早的康复科成员 , 只有2名医生、4名护士、不到10名治疗师 , 多数是原先其他科室年限已高的员工 , 因体力不支无法从事繁重的临床工作 。
最开始 , 康复科里的主力多数是原理疗室员工 , 但按照康复医学要求 , 康复科除完成原来理疗任务外 , 还需要承担起骨科伤病残诊断和治疗任务 , 还得在康复中心病房值夜班 , 时间久了有情绪 , 有人又回理疗室继续原来的理疗工作 。
病房人手不够时 , 熊恩富只得动员学医员工家属也参加值夜班和照看病房 , 出差时还得凭借着骨科的关系 , 请个别骨科医生来查房 。
之后 , 便是公立医院的市场化竞争 , 带来了近20年“康复”不能报销的困局 , 科室间争抢病人 , 康复医学的发展一度进入低潮期 。
边缘科室:“谁向康复科转病人就扣谁的奖金”1997年后 , 华西医院门诊和病房都实行按劳分配 。 这项旨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方式 , 却造成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病人成了资源 。 这便不可避免出现了各科“抢病人”的局面 。
然而 , 康复科是一个极其依赖其他科室转病人的科室 , 特别是骨科、神内、神外这些“大户” 。 作为西南医疗龙头的华西 , 更是承担了许多外科手术急性恢复期的重任 。 而促成这一环节的前提是获取其他科室必须的信任 , 但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 , 纯粹的技术交流也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
不同科室间的认知鸿沟造成了交流障碍 。 有的科室不了解康复科究竟能为病人带来什么好处 , 反而担心如果康复过程中破坏了手术的固定器械 , 患者最终埋怨外科医生手术没做好 。 把病人转介给康复科 , 变成了一个“既存风险 , 又无利益”的亏本买卖 。
90年代末 , 甚至有科室的主任在全科的大会上公开讲:“谁向康复科转病人就扣谁的奖金” 。 康复中心做了很多沟通的努力 , 最终的结果是:对方认为 , 除非康复中心交由他们管 , 或者病人在该科做康复治疗的收入全归他们 , 才肯转介……
而另一方面 , 早期的康复中心 , 没有医保定点官方加持 , 只能靠患者自掏腰包来治疗 , 许多患者连“试一试”都不愿意 , 几乎无法为医院创造什么收益 。
作为一个无自身基础研究的辅助科室 , 连康复医保政策都是2010年后才迟迟到来 , 这些因素无不加剧了康复医学的边缘化 。
连医院各级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对康复医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理疗、按摩”的阶段 , 关心康复的医生护士才问:“你们康复科究竟做些什么?”
医院层面甚至有过将康复中心搬到没有电梯的干休所6楼 , 院长还说“可以派工人背病人上下楼” , 被熊恩富他们拒绝 , 最后不了了之 。
熊恩富感慨 , 我们没有经过现代康复医学洗礼的康复医生和康复技师 , 没有人才优势 , 也不是医院经济效益高的科室 , 在科室间竞争中处于弱势 , 设备更新困难重重 , 唯一超过10万元的牵引床也是在针灸科买了以后才申请买到的 。
推荐阅读
- 靶向药耐药后怎么办?医生说:还有这4种方案
- 打破传统治疗标准!拉罗替尼挑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 得了乳腺癌,她为何不愿去治疗
-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胶囊”起搏器(Micra)
- 中国肝癌患者诊断的平均年龄提升5岁,打破治疗僵局,肝癌诊治新势令医生振奋
-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多大需要治疗?医生:成形的结石应尽早治疗
- 脱发治疗新方法:假雏菊提取物或可重返满头密发
- 三十年顽疾一招除——带蒂皮瓣治疗重度尿道狭窄
- 康复|科普|脑卒中康复训练的“坑”你躲过了吗?
- 中医:不同年龄的肾病患者,饮食选择不同,饮食选的好治疗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