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 鼻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归隐成田园诗派的鼻祖】今天就来说说陶渊明的浪漫人生。
一。祖辈名门,家道中落
陶渊明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陶侃。但他出生时,其家道已经没落,不久他的父母又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陶渊明与妹妹成了孤儿。尤其是到他20岁时,家里异常贫困,这有诗为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人穷志不穷,他从小热爱读书,曾经受过儒家教育,怀有远大理想;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所以很早就喜欢自然;同时他还爱好琴棋书画,用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在陶渊明的身上具有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的修养。
二。入仕为官,不为五斗米折腰
为维系家庭生计,成年后的陶渊明决定入仕为官,他先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职,最后一次当的是彭泽县令。当时正是东晋朝廷腐败、坠落之时,官场风气不正,门阀士族把握朝政,穷人寒门出身的有识之士,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与机会的。
在那年冬天,陶渊明的上级(太守)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检查工作,这督邮官职不大,但在太守面前说话还是很管用的,加上此次来的这位督邮又是势利小人,官不大僚不小,他一到县府招待所就让人叫县令过来见他。
陶渊明虽然平时最蔑视功名富贵,不想趋炎附势,特别看不起这种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小人,但在其位也不得不应付,于是,他立即起身准备去见督邮。此时,县吏连忙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的,并且还要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到太守面前说坏话的!”
文章插图
原来就憋着气的陶渊明一听这话,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这种乡里小人折腰!”(这就是俗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来历)。陶渊明说完这话,干脆取出官印封好,随手写了封辞职信,愤然离开了只当了80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三。归隐田园,半耕半作,直至终老
从彭泽县辞职后的陶渊明,已经40岁有余,他就此归隐田园,一边种田,一边创作诗文,直到其终老。因为他实在看不惯当时官场的不良风气,觉得与自己率真的性格极为不符,还不如退隐江湖,去从事感兴趣的诗文创作,能够率性而为、逍遥自在。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经常是先饮酒至醉,后乘兴作诗,因此他的诗常常是以“醉人”的语态,来指责当时是非颠倒、腐败混乱的上流社会;或者来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者去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是发泄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因为陶渊明一直是半耕半作,所以田园诗就成为他的第二个创作特点。他的众多田园诗充分表现了其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地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并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当然,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甚至胜过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能表现其性情和思想,也是留给后人最著名的佳作。
后来由于陶渊明家的农田不断受灾,其房屋又被火烧,所以家境就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史送来的米和肉也坚决拒绝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文章插图
最终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就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推荐阅读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风水鼻祖郭璞, 准确预言300年后隋朝一统江山!
- 诗词歌赋|钟书林丨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 先秦时代|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的10大名言,句句切中要害,不服不行!
- “钢琴诗人”傅聪:贝多芬像杜甫,舒伯特像陶渊明
- 陶渊明到了晚年大彻大悟,写下的这首抒情小诗,每一句都充满哲理
- “朦胧诗鼻祖”食指:当记者去采访他时,已经是位“精神病”患者
- 古代炫富界的鼻祖,皇帝出手也比不过他,最后被灭三族
- 古印封泥,吴昌硕尊之为鼻祖
- 生活不如意时,不妨读一读陶渊明的这首诗,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