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

Dajia
Xiaoshu
December
汇聚经典
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常读常新
 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
文章插图
 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
文章插图
唐宋
文垂千载
家国情怀
八大家
Eight Essay Masters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亮相辽宁省博物馆!
 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
文章插图
2020年12月2日,辽宁沈阳,“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亮相辽宁省博物馆。“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此次展览是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展览分为“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个部分,为期3个月。
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辽博的这次展览在我的朋友圈也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无数同好叫嚷着要去沈阳赴这场文艺盛宴。根据现场传回来的情报来看,这次展览有首次公开展出的唐宋八大家画像,故宫“苏轼大展”中未能展出的《潇湘竹石图》等。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大多数读者都很难亲自去辽博一探究竟,但通过大家小书,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也算是聊以慰藉了。
作为一个团体“唐宋八大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饱经沧桑,几度沉浮,代表着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唐宋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又各具鲜明的艺术风格。它们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带动了唐宋散文的全面繁荣,又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来被奉为古代散文的典范。
作为一位深入唐宋散文之江海,探骊得珠的研究者,葛晓音先生编选这本八大家读本,无论是对八家成就的条析论列,还是对具体篇目的编选解说,都深具会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葛晓音先生的这篇文章,看看唐宋八大家的那些事儿......
 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
文章插图
唐宋八大家的称号是从明代才开始出现的。明初朱右最早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编选成《八先生文集》刊行。但这本书没有传世,无从知道他把这八人编在一起的用心。后来明中叶古文家唐顺之选录韩、柳、欧、王、三苏、曾八人的文章,合为《文编》一书。另一个古文家茅坤又在《文编》基础上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选入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欧阳修文三十二卷(文后又附《庐陵史钞》二十卷),曾巩文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一百六十四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才由此正式确立。
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出唐宋八大家的称号,并为他们编选文集,目的是为了给学古文的人提供一种范式。唐顺之在《文编序》中称他所编的这本文集是“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把它看成作文的最高法则。茅坤也把八大家文看成古文的“正统”。这在当时主要是针对明前期李梦阳等人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而发的。明代初年,文坛上流行着一种内容空虚、雍容典雅的台阁体。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一些文人起来反对这种文体,提出诗应学习盛唐,作文要效法先秦两汉。并认为秦汉以后的古文已没有法则可循。但他们学习秦汉,仅仅是模拟《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的字句,并未学到秦汉文的精髓。于是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人对这种拟古的风气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文章应当从自己胸中流出,善于把他人字句变成自己的字句。唐宋文才是真正善学秦汉的榜样。
 名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如何确立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