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妈妈”到“妈”,孩子的称呼变化,体现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

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几乎每个孩子会说的第一个词 , 都是“妈妈” , 或者是“爸爸”孩童时代 , 懵懂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妈妈”和“爸爸” , 也不知道妈妈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怎样的词汇 , 只是因为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 , 总是会喜欢说一些带有“妈妈”、“爸爸”这样的词汇 , 或者是特意指着自己教孩子念“妈妈”、“爸爸” , 所以孩子看见那张脸的时候 , 就会下意识地喊出来 。
但是 , 当孩子越长越大 , 家长们会发现孩子的称呼也会变化 , 会从“妈妈”变成“妈” , 从“爸爸”变成“爸” 。
对此 , 不少家长会觉得有些疑惑 , 因为叫“妈”总感觉没有“妈妈”来得亲密 。
从“妈妈”到“妈”,孩子的称呼变化,体现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文章插图
其实 , 孩子对家长称呼的变化 , 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孩子心理成长的一些历程 。
“妈妈”和“妈”之间 , 究竟有没有区别?正方:有区别
有部分家长认为这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 一方面是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 另一方面是孩子对妈妈的依赖程度 。
一般来说 , 人们都会对自己比较喜欢的或者亲近的人用叠词的方式来称呼对方 , 所以 , 当孩子喊“妈”而不是“妈妈”时 , 表示孩子对妈妈的态度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 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或许已经有些生疏 , 不亲近了 , 而这也是很多父母都不愿意面对 , 也无法接受的事情 。
从另一方面来说 , 当孩子喊“妈”而不是“妈妈”时 , 也体现出孩子对妈妈的依赖程度已经不是那么大的 。
从“妈妈”到“妈”,孩子的称呼变化,体现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 , 学龄前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喊“妈妈” , 但是孩子上学之后 , 称呼就会随着年级的增长的开始发生变化 , 而孩子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 , 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低 , 也就意味着离家长越来越远 。
反方:没区别
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称呼这一块 , 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 还爱喊什么就喊什么 ,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直接喊父母的名字 , 其实反而才是孩子愿意亲近自己的一种表现 。
比如 , 很多电视剧里的小孩子都是直接喊妈妈的名字 , 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都和自己的妈妈相处得很好 , 懂得孝顺、体谅自己的妈妈 , 所以大部分的妈妈也会自动地认为孩子直接喊自己的名字反而是孩子和自己亲近的一种表现 。
至于喊“妈妈”和“妈” , 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 孩子喜欢喊什么就喊什么 。
从“妈妈”到“妈”,孩子的称呼变化,体现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文章插图
从儿童的心理成长规律来说 ,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成长 , 孩子对妈妈称呼的变化 , 实际上也是孩子的一个心理成长历程 。
孩子对妈妈称呼的变化 , 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正常表现1.独立性的成长
就像很多妈妈们所亲身感受到的 , 孩子上了学之后 , 对妈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少 , 直接体现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不需要妈妈接送上学 , 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都希望由自己决定 , 穿什么样的衣服或鞋子都不希望家长插手 。
妈妈若是一定要在此时对孩子的日常进行一些指手画脚的行为 , 孩子转头就会对妈妈生气 。
比如说 , 有的孩子会说“妈 , 你以后别来接送我了”、“妈 , 我想吃XX , 你晚上给我做一个吧”之类的话 , 这就是孩子独立性的一种体现 。
当然 , 这并不是说孩子和妈妈不亲近了 , 所以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 , 这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罢了 。
从“妈妈”到“妈”,孩子的称呼变化,体现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文章插图
2.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变化
一些孩子在小的时候 , 经常会说一些“爱妈妈”、“爱爸爸”之类的话 , 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一些词汇的理解并不是很明确 , 只是在家长的教导下下意识地说出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