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答题模板吗( 十 )
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四、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
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
五、积累——现代文(A+B+C+……)1、长句:
A容量大,气势盛
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
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
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
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
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
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
C象征意义
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
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抒写美
C抒发作者情感
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
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
A具体的风景描写
B生活和社会环境
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
A人物的性格特征
B人物的精神风貌
C人物的思想特征
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
A亲切自然
B自由直接
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
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
B便于感情交流
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
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
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
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
A真实精细
B传神鲜明
17、插叙:
A丰富内容
B深化主题
C使事件曲折有致
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
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
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
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
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
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
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
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
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
C衬托作用
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
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
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
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
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
B呼应文题
26、举例:
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
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C丰富文章内容
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
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
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
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
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
A具有文学味
B丰富文章内涵
C引起读者兴趣
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
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
B丰富文章内容
C引起读者兴趣
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
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B丰富文章内容
C引起读者兴趣
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
A增强说服力
B丰富文章内容
C引起读者兴趣
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
A正、侧面
B工笔、白描
C多角度描写
D动静结合
E点面结合
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七、修辞手法的作用(A+B+C……)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
A引人联想
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
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
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
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
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
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
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
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
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
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
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
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
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
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
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
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
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
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
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
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
C激发读者想象
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八、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
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
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
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营造氛围
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
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
C表达XX思想感情
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
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
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
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
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
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
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
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
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
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九、结构安排的特点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十、积累——诗歌1、对仗:
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
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
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
A表现心情
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
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
B动静
C视、听、嗅觉
D虚实
E正、侧面
F色彩、形状、声音
记忆口诀为: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十一、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再见(视频来自网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4731038944899072码完这篇,还有好消息告诉你咯~笔芯
■【文末更新】有哇!!!
凡考试就有套路,有套路就有模板。Y(^_^)Y
指望高三最后半年提分冲刺的童鞋
请认真看完?+?=?2拿小本本记下来哇!!
~~~~~~纯干货分界线~~~~~~~
本文以阅读为例:
小说+散文
两种文体部分题型是一样的,因为高考试卷版本不同,略微有些差异,但可以互相借鉴,比如散文阅读中的几种题型,小说阅读中也会出现,故小说阅读只以三要素进行分类。散文阅读中采用另一种分类方法。
本答案较长,框架大致如下图:
一、小说阅读
一般围绕小说三要素及主旨出题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人物形象类————————
关于人物的描写:正面,侧面
外语动心神,细节
推荐阅读
- 有哪些高中生才懂的梗
- 咋样系统全面地复习高中化学
- 大学本科期间,在几乎全班都作弊的情况下,不作弊答题,我究竟得到了啥
- 连高中都没毕业的学生,怎样在这社会更好生活下去
- 高中政治大题有哪些万能句子/套话
- 普通高中毕业的中国人的汉语词汇量(识字量)有多少
- 作为高中生怎样正确使用手机
- 高中有啥不推荐(黑名单)的辅导书
- 在你高中时代激励你最多的一句话是啥
- 初高中教科书上的东西到底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