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端产品分层或有助于化解成本困境



|高中端产品分层或有助于化解成本困境
本文插图

集微网消息 从传闻已久的苹果Mini-LED背光iPad Pro , 到三星Mini-LED背光电视 , Mini-LED背光正在成为产业新宠 。 在LED产能供过于求、产业总体下行背景下 , Mini-LED有望调节产业供需平衡 , 并延长LCD的生命周期 , 给厂商特别是中国大陆厂商带来难得的机遇 。 与此同时 , 工艺难度增大、产品价格昂贵等因素影响下 , Mini-LED距离大规模量产尚有一段距离 。
三安光电副总经理徐宸科认为基于成本考虑未来市场将呈现差异化发展状态:“整体Mini-LED的背光模组的成本架构 , 还是取决于方案的设计 , 包括芯片使用的颗粒数与分区数 。 简单来说 , 芯片数量愈多 , 分区数愈多 , 那么整体的Mini-LED与驱动成本就愈高 。 因此 , Mini-LED背光市场 , 将区分为高阶与中阶产品 。 ”
产业机遇
Mini-LED又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 , 一般认为是晶粒尺寸介于100-200微米之间的LED 。 Mini-LED直显背光两相宜 , 不过当前Mini-LED背光技术相对更成熟 。 Mini-LED可克服传统LED黑白像素间漏光比较严重的问题 , 同时作为小间距LED背光基础上的改良版本 , 无需克服巨量转移的技术门槛 , 技术难度较低更容易实现量产 , 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可比拟OLED面板的显示效果 , 而且寿命更长、功耗更低 。 由于OLED在大尺寸面板应用上存在明显短板 , 如烧屏现象、投资巨大、成本偏高等 , 因此 , OLED主要应用于小尺寸面板 。 在高端大尺寸面板领域 , Mini-LED被视为较优选择 。
Yole 数据显示 , 全球Mini-LED 显示设备将有望从2019 年的3.24 百万台 , 增长至2023 的80.7百万台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0% 。 根据TrendForce LED研究预估 , 至2023年Mini-LED背光产值将达3.4亿美元(仅Mini-LED背光产值 , 不含其他驱动IC与背板) 。
【|高中端产品分层或有助于化解成本困境】对于业界来说 , 这是个难得的机遇 。 徐宸科表示:“以Mini-LED市场背光应用来看 , 这个市场所使用的芯片的数量大大提高 , 预估在现阶段与未来的几年内 , 都是处于各家扩产的状态 , 现有的LED整体产能 , 是远不足应用的需求 。 ”
LEDinside研究总监王飞对于Mini-LED带来的产业机遇曾分析称:“Mini-LED对于产业的作用 , 可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别做预判 。 需求侧 , 一旦Mini-LED产品获得消费者高度认可 , 可能额外增加需求 , 某种程度上就是改善了需求周期;供给侧 , Mini-LED可能在LED这个较为成熟的产业中创造产品的差异化 , 由此差异化特征 , 或新的卖点 , 产生新的价值 , 从而有机会转化成企业的一个盈利点 。 ”
这一机遇对中国大陆厂商更为利好 。 一方面Mini-LED背光方案有望延长LCD显示周期 , 在全面LCD主要产能已经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情况下 , 大陆厂商可以借Mini-LED的东风实现快速发展 。 另一方面 , 据徐宸科介绍 , 中国大陆Mini-LED技术水平、生产良率、成本等方面 , 相较于中国台湾或其他地区 , 基本并驾齐驱甚至部分超越 。 首先 , 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制造生产基地 , 有众多竞争力突出的LED厂商 , 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三安光电等;其次 , 中国大陆是全球LED大厂合作或代工选择的最大区域;最后 , 在LED方面 , 中国大陆投入快于中国台湾与全球其他区域 。
成本限制普及
不过 , 当前Mini-LED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 此前 , 王飞在采访中表示 , Mini-LED背光技术作为较新的技术 , 目前生产规模有限 , 多出现于新产品发布中 , 预计到明年才会出现大批量生产 。
从技术角度来说 , 由于LED点间距缩小 , Mini-LED面临着封装工艺难度增大、良率降低等问题;从市场角度来说 , Mini-LED成本优势尚未反映到终端售价上 。 据研究公司DSCC估计 , 尽管与OLED相比 , Mini-LED电视的生产成本更低 , 但差距不到10% , 这意味着Mini-LED的零售价格将与OLED电视的零售价格几乎相同 。 据统计 , 2019年全球P1.0以下的LED显示屏产品市场需求仅为10-20亿元之间 , 在整体显示屏规模占比不足5% , 价格昂贵是普及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