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知语文|「美文选粹」古河之声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美文选粹」古河之声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宿艳
潍坊实验中学语文老师 , 从教8年 。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左佐
编者寄语
古河代表沧桑历史 , 代表深刻在石头、竹简上的文化及哲人的思考 。 时光掩映了千年过往 , 呈现了相对长的一段生命河流 。 时间给予的一些认识 , 难以靠科技之类来弥补 。 作者惯于将深邃的认识同散文联系在一起 。 作者在缓慢而有耐心的写作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文学世界 。 文学于他 , 是树的年轮 , 是旅痕和足迹 , 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 。 古河在文中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 代表久远的远古文明 , 辛勤劳作的过程 , 亲近土地、自然的无尽创造力 。 科技日益进步 , 人们越来越远离乡土 , 作者对此传达出深切的忧虑 。 此文 , 需慢读 , 细读 。 可边读边思考人类文明创作的源头及后续的动力来源 , 对于作者、对于文化 , 我们或许会有更多的理解 。
披文入情
古河之声
①大地上有许多干涸的河流 , 它们只剩下躯干 , 而没有了血液;它们只留下了形貌 , 让我们追念昨天 , 想象当年的滔滔不息 。
赏析:暗喻大地如同鲜活的生命 , 同样具有浓浓的生命气息 。
②时光的尘埃淹没了另一些古河道 , 使我们连枯干的躯体也不得相见 。 我们无以考据 , 也无以感怀 。 只有在午夜 , 在寂然无声的一个人的时刻 , 尚可以倾听古河之声——隐隐的 , 若有若无的鸣响 , 流入心的深处 。
③古河是万水之源 , 是文明的潮汐 , 是劳动、艺术、创造的源头 。 现代人无论如何应该倾听古河之声 。
赏析:感叹自然万物是文明的起源 , 感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 日益远离土地、自然 。 引出下文对人类发展的担忧 。
乐知语文|「美文选粹」古河之声
本文插图

④在人类的记录工具不断更迭创新 , 从鹅毛笔到钢笔圆珠笔再到机械打字机和电脑打字设备、声控打字机……种种迅速的、目不暇接的、简直无从想象的演化和进化当中 , 人类同时也在经历着极大的进步和极大的退步 。
赏析:科技发展、生活便捷是人类的进步 , 远离自然则是人类文明的退步 。
⑤一种难以预料的丧失使我们变得苍白而空虚 。 我们渐渐丧失了一部分咏唱的能力、喟叹的能力 , 不得不过多地依赖纸张、集成电路;我们甚至不愿意面对着纸页去涂抹和记录 , 更不愿像古人那样在物体上费力地刻画心得与思想……
⑥自然万物左右于古人的灵魂 。 他们目击了 , 感动了 , 欢欣、伤感、各种各样的情绪 , 就在窄窄的木条和竹简 , 甚至是砖石上刻记下来 。 (在木条、竹简、砖石上刻记指原始的文字痕迹 , 代表古人的智慧 。 )这是一种笨拙的、费时费工费心的 , 然而却是更为深刻难忘的记录 。 生命用刻写的方式印在了坚实牢固、可感可触的物体之上 。 这种物体是坚硬的 , 被我们后来人很好地保管了、珍藏了 。 我们搬动它们 , 展放开来 , 寻找昨日的事迹、声息 , 关于史实和繁琐日常事迹的记录 , 特别是思想和情感的记录 。
乐知语文|「美文选粹」古河之声
本文插图

⑦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 , 可是它们都属于很久以前了 。
⑧与此相反的是 , 一些源于土地、源于劳动的喟叹和歌唱 , 要穿过很多曲折、变形、扭曲 , 最后才进入我们的记录;它或许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气味 , 再也没有了那种实感 , 没有了那种凝练和张力 , 变得平庸、程式化和显而易见的凡俗气 。 (现代人对喟叹和歌唱认识不足 , 没有真切的感受 , 仅仅通过记录的文字来了解 。 )这可以使我们造成极大的误识 。 精神的触觉不再敏锐 , 创造的思维不再活鲜 。 这种无所不在的、陈陈相因的浸染使我们走向创作的末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