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地铁禁止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扰民 是真正把“人民城市”理念植入了生活日常
【光明网|地铁禁止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扰民 是真正把“人民城市”理念植入了生活日常】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地铁禁止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扰民 是真正把“人民城市”理念植入了生活日常
本文插图
追剧、听音乐、刷视频、打游戏 , 成为很多人乘坐地铁时打发时间的首选 , 而保持公共空间的安静被视为一种公德 。 上海地铁12月1日起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 , 体现了城市公共服务意识的人性化与细致化 。 本报采访人员 张挺摄
邵 岭
12月1日起 , 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 。 此次修订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 。
消息一经公布 , 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 许多网友表示举双手双脚赞成 , 还有外地网友呼吁尽快在全国推广 。
原因无外乎:地铁乘客苦外放久矣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追剧、听音乐、刷视频、打游戏 , 成为很多人乘坐地铁时打发时间的首选 。 这本来无可厚非 , 但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乘客出于不知道什么原因 , 总喜欢把电子设备的声音外放 , 破坏了公共空间的安静气氛 , 给其他乘客造成很大的干扰 , 已然成为公害 。
尤其让人困扰的是 , 由于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既不影响行车和乘车安全 , 也不会弄脏座椅或他人物品 , 也就是说 , 其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那么显而易见 , 因此外放者往往并不自知甚至理直气壮 , 受到指责时还会以一句“嫌吵你去打车啊”回敬 。 于是受害者只能有苦说不出 , 要么远远避开 , 要么戴上耳机 , 避无可避又没有耳机的 , 就只有默默地憋到内伤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上海地铁将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收入新版乘客守则 , 体现了人性化与细致化 , 是城市公共服务意识的提升 。 当然 , 这同时也意味着有关部门的自我加压 , 因为这显然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地铁方面对媒体表示 , 今后乘客在车厢里发现有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行为 , 可以通过服务热线反映 , 地铁方会联系后续站点的工作人员上车劝阻 。 很多网友提出:碰到拒不听从劝阻的人怎么办?有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能不能列入诚信档案?等等 。 这些都有待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尽快摸索出有效的方法和对策 。
从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到 , 除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之外 , 旁若无人地大声打电话或者聊天 , 监护人放任孩童大声啼哭或者吵闹 , 都是公共场所里让人反感的行为 。 由此可以看出 , 以明文规定电子设备禁止外放还有更进一步的积极意义 , 那就是引导公众意识到噪音对于他人的干扰 。 一般会认为 , 只有那种明显刺耳的声音——比如汽车喇叭声、机器轰鸣声、超过一定分贝的音乐声等等——才是噪音 , 事实上 ,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 , 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不舒适感的声音 , 哪怕分贝不高 , 都可以被纳入噪音范畴 。 之前有妈妈带幼儿坐飞机 , 因为担心孩子吵闹而事先为其他乘客准备了包括耳塞在内的小礼物 , 这一行为被网友齐齐点赞 , 就是因为封闭空间里的噪音尤其会让人感到烦恼 。 这也是为什么在文明社会里 , 保持公共空间的安静被视为一种公德 。
这样看来 , 如果说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是以法规形式对公众行为作出约束 , 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随着公众文明意识的增强 , 能够不断推动法规的完善 , 从而带动城市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 这也许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细处的落实和体现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
- 地下城与勇士|地铁员工“集体离职”原因几何?工资低尚且接受,这一点忍不了
- 湘潭|“一人一杆”垂钓被没收渔具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垂钓
- |禁止!江西最新发文
- 光明网|大学毕业,是选择公务员国考还是混职场?
- 钓鱼|牌子上明明写着“禁止钓鱼”为什么还有人在抛竿
- 剑网3|上班开地铁,下班打电竞?《剑网3》最神奇职业选手出现了
- 阳台|封闭阳台上,禁止养3种花,理想丰满,现实打脸,白白浪费钱
- 乘务员|面试派遣乘务员,但是要求去地铁安检实习6个月,靠谱吗?
- |6名通勤3小时的职场人:宝妈重回职场、莞深跨城通勤、把地铁当办公室、不想住在“小深圳”
- 机械|红虫明明是摇蚊的幼虫,为何多地禁止捕捞,钓鱼人还用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