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置地|华润置地有了新变化


华润置地|华润置地有了新变化
本文插图

履新华润集团董事长90天后 , 王祥明最近开始传递自己的声音了 。 在最近一次会议上 , 他意味深长地说:
华润干部老龄化严重呀 。
华润的这个问题 , 其实巡视组也提出来过 。 巡视组还说 , 华润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 。
这个问题 , 在和同为央企的中海比起来 , 显得更为迫切了 。 同样经历了一些震荡 , 中海比华润更早更快地进入了发展的轨道 。
今年 , 张智超担任了中海地产新政总裁 , 他只有40岁 。
今年57岁的王祥明是安徽人 。 从1995年开始 , 他就开始在中建工作了 。 去年 , 王祥明从中建调任到华润集团任总经理 。
三个月前 , 傅育宁退休 , 他正式成为这家总部在香港、以市场化著称的央企舵手 。
王总来到华润担任总经理时 , 还兼任了华润置地的董事会主席一职 。 上一次由集团二把手兼任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的先例 , 要追溯到十几年前 。
置地堪称华润集团的半壁江山 。 华润集团有7大战略业务单元 , 19个利润中心 。 但仅置地一家 , 就占据了华润集团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
此前在中建任职的24年 , 王祥明最熟悉的领域 , 就是房地产 。 所以不少华润人猜测 , 华润集团的改变 , 将从置地开始 。

华润置地也的确到了要思变的阶段了 。 最近两年 , 这家老牌房企疲态尽显 。
2018年 , 华润置地权益销售额是1811亿 , 到了去年 , 这个数字变成了1675亿 。 在别人都在做大规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时候 , 华润置地不进反退 。
集团分管领导吴向东率部出走平安、置地董事长唐勇转任华润电力后 , 置地也急需一些变化 , 驱散笼罩头顶的一些阴影 。
上个月 , 华润置地济南公司总经理张鑫被调到了置地总部战略管理部 , 担任助理总经理 。
这位三十九岁的年轻人 , 因今年济南公司业绩突出 , 获得了提拔 。 接替张鑫做济南总经理的高海峰 , 年龄也才刚过四十 。
华润的朋友告诉子姨 , 济南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 , 刚刚31岁 。 在这家央企里 , 不管是30岁的项目总 , 还是40岁的城市总经理 , 都是青春风暴了 。 因为济南前几任的城市总经理:
在任时都五十几岁了 。
媒体曝光了上海围标事件半年后 , 华润对相关高管也有了处理结果 。 华润置地华东大区总经理陈刚 , 被调回了集团 , 只保留华润置地副总裁职务 。
深圳公司总经理王昕轶接了陈刚的活 , 职位是任华东大区副总 。 而王原来的职位 , 又由华南大区总经理蒋幕川代管 。

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 。 大区和重点城市的调整仍将持续发生 , 其主线 , 极有可能是王董事长所说的干部年轻化 。
要解决置地的问题并不容易 。 从2010年大举进军三四线城市 , 到2016年固守一二线 , 中国房地产行业过去十年两波最大的行情 , 似乎都被置地踏空了 。
业绩下滑、利润下滑 , 总要在一个时间节点上有所交代的 。 2020年还有两个月就要结束 , 华润置地今年的晋升调酬方案已经冻结了 。
有的大区仅仅解冻了销售系统的调酬方案 , 级别最多到销售主管 。 华润的朋友说 , 经理级别以上 , 都得等到明年 。
去年11月 , 还是华润董事长的傅育宁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过一次国企现代化改革 , 满头白发的傅总告诉学生们:
华润在央企中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 包括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 我们在突出政治条件的同时 , 非常注重兼顾商业原则 , 强调政治素养和商业才干必须两者兼备 。
我们在经理人激励机制上绝不追求过度的市场化 。
这句话听起来很费解 , 如果联系到华润的发展经历 , 能很明白傅育宁的难言之隐 。
作为一家总部在香港的央企 , 市场化与体制化之间那个似有若无的平衡点 , 一直都是这家央企试图去把握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