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今日(10月8日)19:00 , 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 她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 , 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 在美国的格丽克此刻心情的激动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 但是在中国 , 还有一个人因为她的获奖而感到无比激动 , 他就是翻译格丽克诗歌最多的中国诗人柳向阳 。
“没有想到 , 完全没有想到 。 因为格丽克从来都没有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中 , 村上春树他们是一直都在这个单子上的 。 ”柳向阳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本文插图

柳向阳译《月光的合金》
从2006年开始 , 最初柳向阳只是因为喜爱写诗 , 喜爱格丽克的诗 , 才开始试着翻译 。 “格丽克诗集在中国出版之初有点难 , 一是国内关于翻译的诗集不好出版 , 二是她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名气 , 好在出版的时候比较幸运 。 ”柳向阳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他曾经跟格丽克沟通 , 想要出版诗选 , 但她不愿意 , 她希望柳向阳能从《阿弗尔诺》《七个时期》等新诗集起 , 倒过去翻译她以前的诗集 。 目前 , 柳向阳已经独立翻译出版了《月光的合金》 , 与范静哗共同翻译出版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 两部诗集 。 “我只能算得上翻译格丽克诗歌最多的人 , 范老师很专业 , 翻译水平很高 。 ”
柳向阳说 , 他和格丽克通过邮件来往 , 相处十多年来 , 交流最多的是关于翻译诗歌的美 , 比如说原诗中“sister” , 柳向阳翻译成了“妹妹” , 格丽克就会告诉他 , 这个应该是“姐姐” , 非常具体 。 柳向阳回忆起在翻译时 , 格丽克的好友、耶鲁大学教授宋惠慈也帮助审读了译诗 。 “我遇有不确定之处 , 则向她请教 , 后来又将她的部分回复译出 , 作为译注 , 并标明‘作者解释’ 。 ”而格丽克也会专门在她原文的某些词句中打圈 , 询问柳向阳这个位置是如何翻译的 , “她就是担心我哪里搞不清楚 , 她对翻译的每一个字词都非常认真 。 ”柳向阳说 。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本文插图

柳向阳、范静哗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由于翻译家柳向阳的出色翻译 ,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在中国诗歌界广为人知 , 我同意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她的理由 , ‘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 , 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 这样的品质如今非常难得 , 情感洋溢于日常生活 , 平静的叙事蕴含诗意 , 她的诗歌 , 既有抒情 , 也有叙事 , 更有人生叹息 , 咏叹调一般蔓延于尘世 。 ”
的确 , 格丽克有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认识 , 在柳向阳翻译的格丽克诗歌随笔集《证据与理论》中 , 她写到:我并不认为更多信息总能让一首诗更丰富 。 吸引我的是省略 , 是未说出的 , 是暗示 , 是意味深长 , 是有意的沉默 。 那未说出的 , 对我而言 , 具有强大的力量:经常地 , 我渴望整首诗都能以这种词汇制作而成 。 它类似于那看不到的 , 比如 , 废墟的力量 , 已毁坏的或不完整的艺术品 。 这类作品必然地指向更大的背景 , 它们时常萦绕心头 , 就因为它们不完整 , 虽然完整性被暗示:暗示另一个时代 , 暗示一个世界 , 让它们置于其中就变得完整或复归完整 。
“作家的根本体验是无助 。 ”格丽克拿生孩子来比喻这一想法 , 她说 , 作家是参与者 , 让事情更顺利:是医生 , 是助产士 , 而不是那个母亲 。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