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般若寺|佛学基本知识——详谈五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佛学基本知识——详谈五蕴
长春般若寺|佛学基本知识——详谈五蕴
本文插图

详谈五蕴
(一)色蕴:
色蕴的意义:色是有质碍 , 占有一定的空间 , 久后会变坏 。 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 , 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 。 比如:矿物是物质 , 它肯定是属于色蕴;但是声音 , 并非物质 , 是物质所震动的现象 , 故它也属于色蕴 。
古代印度人把世间的物质 , 分为四种性质称为四大 。 色是由四大种造 , 一切物质皆具四大种 。 所谓四大既是:一者、地大--坚硬性之元素;二者、水大--流动潮湿性之元素;三者、火大--热暖性之元素;四者、风大--轻浮流动性之元素 。 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 , 此四大是指物质的三态以及热的能量:地大--物质的固态;水大--物质的液态;火大--热的能量;风大--物质的气态 。 故四大并非指地、水、火、风 , 它是指物质的四种性质 , 只是用地、水、火、风做代表罢了 。 经纶上说每一种物体都具有四大 , 比如说海水 , 它具有水大多 , 地大、火大、风大少 。 如果海水加热 , 它的火大就增加了 。 又比如说一块石头 , 它的地大多 , 水大、火大、风大少 。 如果石头冷的话 , 火大少;石头热的话 , 火大就多 。
佛教对物质的分类比较注重直觉的分析 , 既是我们的感官接触物质时 , 直接的了解它 , 并非像研究物理、化学那样 , 用各种仪器来研究 , 发现、明白里面包含何种元素 , 佛教对这些不太注重 。 它著重于指导我们认识物质和心之间的关系 , 所以佛教是以物质的活动与精神的活动 , 在心与境的互相作用上 , 作了一个很特别的分类方法 , 既是将色法分为内色和外色 , 内色有眼、耳、鼻、舌、身五种;外色有色、声、香、味、触五种 , 合称为五双色 。
内色 外色 产生的知觉
眼根-----色尘-----眼睛看到颜色
耳根-----生尘-----耳朵听到声音
鼻根-----香尘-----鼻子嗅到香味
舌根-----味尘-----舌头舔到味道
身根-----触尘-----身体接触到东西
【长春般若寺|佛学基本知识——详谈五蕴】谈到五双色 , 那就要讲到‘根’ , 我们经常说六根清净 , 六根不净 , 那六根是指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 。 六根所对的境称为六尘 , 既是色、声、香、味、 触、法 。 其中意根和法尘的一部分是属于心法 , 既是法尘可分为两部分:一者、心法;二者、色法--法处所摄色 。 佛法中把物质(色法)分为五双色和发处所摄色 , 共十一种 。
(二)受蕴:
‘受’是内心领纳所缘的境界的心所生法 。 内心领取纳受外境 , 生起一种心念 , 它会对顺、逆的外境产生三种不同的感受 , 既是苦、乐、舍(不苦不乐)受 , 称为三受 。
1、苦受:领纳逆境 , 身心逼迫 , 刺激太强 , 身心感受到苦 。
2、乐受:领纳顺境 , 我们所喜爱的境 , 身心适悦 。
3、舍受:领纳中庸性的境 , 身心处在不苦不乐的感受 。
(1)受的来源:我们凡夫的感受与所知的一切皆从六根而来 。
1、眼根所生受--眼睛看到色彩的明暗 , 并非看到东西 , 它是看到光线(物体表面之颜色所反射之光) 。 好像你观看电影 , 看到的是光线 , 光线告诉你电影里面有一个‘李小龙’ , 而你看到的是光线 , 看不到‘李小龙’ 。 同样的道理 , 现在大家坐在大悲殿里 , 看到的是佛像的颜色(即光线) , 并不是看到佛像 。 眼睛对颜色有三种感受 , 比如说光线很刺激 , 它直射到你的眼睛 , 你想都不必想 , 眼睛马上闭起来 , 当时眼睛在受苦;如果当时的光线很柔和 , 看了很舒服 , 那就是眼睛受乐;如果光线没有什么作用 , 你没感觉到什么 , 这时的眼睛是处在不苦不乐受(舍受)中 。 不同的众生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 , 碰到所喜爱的光线 , 就感觉乐受;人类喜爱柔和的青色和蓝色 , 眼睛看了很舒服;如果很暗的颜色 , 眼睛看不清楚 , 就会很辛苦 。 同样的 , 我们看到强烈的光线 , 眼睛感觉的刺痛 , 那时的眼睛在受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