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网|无线智能计量技术


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淘汰了机械和机电式的水、电、气表 , 取而代之的是具备高级功能的数字仪表 。 拥有这些新工具后 , 用户将摆脱被动消极的角色 , 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 每个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消费习惯并制定各自的资源节约策略 。 这里的关键词是“通信”. 二字 。 利用新的技术 , 公用事业公司和用户便能实现相互沟通 , 进而开创基础资源智能化利用的新局面 。
智能仪表
使用智能仪表具有诸多优势 。 公用事业公司能够从自动化数据收集中受益 , 避免了人工抄表带来的人为差错 , 并最终降低人工成本 。 此外 , 静态数据收集变得更加容易 , 因而能够实现最优容量规划 , 并充分利用配送网 。 利用诊断和瞬时故障检测功能 , 还可以开展预见性维护 , 构建更高效、更可靠的配送网 。 此外 , 公用事业公司还可以提供更多服务 , 例如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进行实时计费 。 某些能源使用行为可以推迟到服务成本较低的时间段 , 这样既能让用户节省资金 , 又能让公用事业公司有效管理峰值需求 。
智能仪表连接到家庭网络之后 , 便能提供关于消费习惯的实用信息 , 这样就能了解某个洗衣循环的能耗、浇灌花园所需的用水量、每日供暖所需的用气量等等 。 多项研究表明 , 仅凭加强节能意识一项 , 就能节省 20%或更多的能源 。 消费者如果有机会通过减少能源使用来节省资金 , 并获得可降低能耗的技术 , 他们愿意采取行动 , 并因此实现高达 50%的能源节约效益 。
智能仪表能够减少用户一端所耗用的基础资源 , 降低公用事业公司一端的损耗 , 最终有助于实现“减少碳排放、让地球更环保”的目标 。
智能仪表的结构
智能仪表的总体框图如图 1 所示 。 根据、水、电、气计量等具体应用 , 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与前端电子装置连接的传感器、电源 , 以及相关的电源管理电路、通信节点和系统管理微控制器 。

与非网|无线智能计量技术
本文插图

图 1. 智能仪表框图
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实现网络化的计量系统 , 然而 , 其中两种技术占据主导地位 , 即无线短程(SRD)和电力线通信(PLC) 。 PLC 作为免费提供的电力线载波 , 特别适用于电能计量;对于水、气计量 , 由于缺少适用的电力线载波 , SRD 成为当仁不让的选择 。 此外 , 水表和气表采用电池供电 , 因此功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
为了在功耗和通信范围之间达成最佳平衡 , 北美的仪表设计师选择 sub-GHz 频段(如 915 MHz)的无线电 , 而在欧洲 , 目标频段为 868 MHz 和 433 MHz , 同时 169 MHz 频段也日益受到关注 。 此外 , 大多数仪表制造商纷纷考虑 2.4 GHz 全球免费频段;然而 , 在给定功耗下 , 这些频率的无线电通信距离短于 sub-GHz 无线电 。 水表和气表由于安装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 RF 传播(如地下室和地下坑洞) , 因此获得较宽的通信范围至关重要 。
水计量—Smart Metering 开发的 MultiReader 系统
无线短程传输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对配水网的监控 。 过去 , 监控用水情况依靠的是数学模型 , 以及在配水网的输入端和用户接口进行零星的测量 。 如今 , 有了适用的硬件 , 便能执行同步多次测量 , 进而能够妥善管理配水网 。
该仪表实现了 AMR(自动抄表) , 不仅能够用于计费 , 还能检测网络中的损耗 。 由于可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同步而频繁的测量 , 公用事业公司得以执行每月、每周 , 甚至是每天的水量预算 。 如此一来 , 就能更轻松地监控由于故障或非法用水造成的网络损耗 。 公用事业公司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 例如通过监控夜间或非高峰时段的使用情况来检测用户网络中的损耗 。
通过电池供电式无线网络进行水资源监控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 仪表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连续工作多年 , 甚至长达 10 年或 15 年 , 而且电能来源也非常有限 。 带外干扰信号(如无线电和电视广播、GSM 基站)或带内干扰信号(如遥控)会带来电磁干扰 , 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 , 有时还会造成接收机本身的阻塞 。 另外 , 天气条件和金属物体(如排水管和停泊的车辆)也会影响天线性能和无线电波传播 。 较高的湿度和热循环则会产生机械应力或影响电池性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