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装馀偶记》撰人考

北京联盟_原题是:《装馀偶记》撰人考
康熙|《装馀偶记》撰人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代康熙年间《装馀偶记》抄本著录历代书画碑帖名迹数百件 , 可惜撰写者并未留名 。从其所著录书画的流传经历为切入点 , 考订其作者很可能为清代苏州画商顾崧(字维岳) 。顾崧生长在古董商世家 , 又深谙书画装潢之道 , 与高士奇、安岐等鉴藏家也颇多交集 。可惜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以来 , 其事迹已近湮没 , 知者日稀 。
康熙|《装馀偶记》撰人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装馀偶记》七卷 , 著录历代书画碑帖名迹数百件 , 有些详录纸绢、尺寸、印章及历代题跋 , 有些则仅十余字的梗概 , 排列亦无次序 , 体例乖张 , 部分内容似经誊录整理 , 部分则为原稿 。书中“弦”、“玄”等字皆作缺笔 , 而“真”、“丘”等字均不避讳 , 属于康熙年间的抄稿本;原不分卷 , 不知何时被强分七卷 , 安上书名 。原书系近代藏书家缪荃孙的藏品 , 书末有其宣统纪元(1909)闰月题跋一则 , 文云:
此书七卷 , 无序跋 , 亦不知完缺 。各家书目均未著录 。扬估携来 , 卷面有“吴门缪氏珍赏印” , 知为吾家文子故物 , 遂亟收之 。所见甚博 , 朱笔时有考证 , 语亦精塙 。收到石谷 , 必是康熙朝人而略前于文子者 。每卷手写目录于付装插架备书画类之一种 。
《装馀偶记》流传至稀 , 不仅清代“各家书目均未著录” , 最新的《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亦失载 。直到2007年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发行 , 《装馀偶记》方广为流布 。缪荃孙博闻强识 , 惜未指明撰人 , 徒留遗憾 。跋中“吾家文子”乃指康熙末期至乾隆年间的江苏吴县(今苏州)书画收藏家缪曰藻(1682-1761) 。

清代康熙一朝 , 书画著述风气兴盛 , 精彩纷呈 。著名者如卞令之《式古堂书画汇考》 , 是类书之集大成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和高士奇《江村销夏录》 , 则开创了书画著录的销夏体例;书画商人所著亦是当时特色 , 如吴升《大观录》和吴其贞《书画记》;这些著述所收的书画多经作者目验 , 故为鉴藏史研究者所重 。近来 , 余考订高士奇事略 , 在《装馀偶记》中屡见江村秘藏 , 其赫赫有名者如怀素《论书帖》、欧阳询《梦奠帖》、牟益《捣衣图卷》、钱选《秋江待渡图卷》等均在焉 。忽忆沪上万君超先生曾指梁清标与宋荦所藏书画见载《装馀偶记》 。梁清标、高士奇、宋荦都是康熙年间首屈一指的书画鉴藏家 , 这三大家书画藏品竟然同时萃于康熙年间的《装馀偶记》一集 , 无疑与上述著述有所不同 , 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装馀偶记》究竟出自谁手 , 更是令人好奇不已 。
欲考订作者 , 当然须先辨明《装馀偶记》的性质 。而欲辨性质 , 则可以从梁清标、高士奇、宋荦三家书画藏品流传递次入手 。书中所载书画 , 如怀素《论书帖》、杜牧《张好好诗卷》等原为梁清标的藏品 , 梁清标去世之后分别流入高士奇、宋荦两家 , 所以今人怀疑《装馀偶记》与梁清标有关 。然而细辨另一些名迹 , 如高士奇旧藏的钱选《三蔬图》、宋荦旧藏的王诜《渔村小雪图卷》等 , 却与梁清标毫无关系 。此外 , 书中著录的书画碑帖还有溢出梁、高、宋三家藏品的 。如《装馀偶记》卷三首列的《宋伯夷颂卷》;这卷宋人书法在康熙年间是苏州范仲淹祠堂内的藏品 , 一直传至清末才从范氏散出 。又如被项元汴称为“法书墨迹第一卷”的《怀素自叙帖》 , 清初秘藏于姚汉臣后人处 , 在康熙年间为徐乾学购得 , 之后又归安岐 , 流传次第环环相扣 。由此看来 , 《装馀偶记》并非一家一姓的藏品目录 , 而是一部康熙年间的书画经眼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