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追梦中国人|王和茂:一碗“头脑”,讲述百年舌尖上的早餐


清晨六点半的山西太原 , 从来不缺少早起赶“头脑”的食客 , 天还未亮 , “清和元”的店内就已经满座 。
似乎每个地方 , 都有一种流通于各家各户的独特吃食 , 而“头脑”就是太原人心里这种难忘的味道 。 小小一碗“头脑” , 藏着多少当地人的记忆 , 又蕴含着怎样的魅力令外地人也如此着迷 。
中年|追梦中国人|王和茂:一碗“头脑”,讲述百年舌尖上的早餐
本文插图

“头脑”和羊肉烧卖 。 董琴丹/摄
王和茂 , 山西省太原市风味小吃“头脑”制作技艺的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2019年8月份曾受邀参加太原市举办的“二青会”火炬传递起跑仪式现场展示“头脑”成品, 是太原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第二届“时代新人·晋阳工匠”表彰人选之一 。
中年|追梦中国人|王和茂:一碗“头脑”,讲述百年舌尖上的早餐
本文插图

王和茂在清和元 。 王和茂供图
从王和茂与“头脑”结缘的那一刻开始 , 他的命运就与此紧密相连 。 在这家坐落于繁华闹市里有着三百年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清和元的店里 , 王和茂依旧坚持续写着这份太原人早餐桌上的美食情缘 。
揭秘“头脑”的故事

“头脑”又名“八珍汤” , 是一种由独特的药膳 , 共八种主料——黄芪、良姜、羊肉、羊髓、煨面、黄酒、藕块、长山药制作而成 。 它是流传百年的老吃食 , 其作用是能够养心护血、滋补养生 。 它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山 , 他是明清之际保有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 。 傅山因为精通药理、对医学有造诣 , 为救治年老病弱的母亲 , 根据“药食同源”的道理 , 创制出了“八珍汤” , 每天给老母服用 , 后正式命名为“头脑” 。
中年|追梦中国人|王和茂:一碗“头脑”,讲述百年舌尖上的早餐
本文插图

“头脑”八珍汤的八味用料 。 董琴丹/摄
“我也是从书中读到过不少傅山的历史 , 所以喜欢上了这种食物” , 王和茂介绍道 , “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 , 它味道很独特 , 也并不为所有人所接受 , 但多吃几次就能品出其中的风味了 。 ”
会“上瘾”的美味

“‘头脑’的味道那真是一绝 , 尝过的人都忘不了它 , 会上瘾 。 ” 这是太原本地的一名出租车师傅给出的评价 , ”要吃就要吃原汁原味 , 不能加其他佐料 , 女士爱吃甜 , 可以多加一点点黄酒 , 就很美味了 。 “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说 , 自己已经是老顾客了 , 自己就是地道的山西人 , 吃了大半辈子了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品尝“头脑”的方法 。
中年|追梦中国人|王和茂:一碗“头脑”,讲述百年舌尖上的早餐
本文插图

售卖“头脑”的窗口 。 董琴丹/摄
初次品尝“头脑” , 入口绵密 , 很像芝麻糊的口感 , 但味道清甜带着点点药材的香气 。 其中羊肉与长山药的相伴 , 使得香味更浓郁 , 咀嚼感颇佳 。 “这是好东西啊 , 吃过的人都知道这味道回味无穷 , 令人流连忘返 。 ”店里的食客说 , “清和元的味道是最正宗的 , 虽然太原很多饭店都有‘头脑’ , 但这里的味道值得一尝!”
因为“头脑”是药膳 , 所以必须有药引子 , 当地人都会食用韭菜 , 配以黄酒来吃 , 据说这样才可以发挥出“头脑”的妙用 。 后来随着人们的需求 , 羊肉烧卖也变得畅销了起来 , 人们也会随着自己的口味搭配不同食物 。 几乎每桌桌上都会垒着一两笼烧卖 。 据王和茂说 , 羊肉烧卖和“头脑”的供应量特别大 , 光一天上午就要准备两次食材 。

中年|追梦中国人|王和茂:一碗“头脑”,讲述百年舌尖上的早餐
本文插图

王和茂正在第二次制作羊肉烧卖 。 董琴丹/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