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家庭革命如何重塑社会生态?
清末民初的家庭革命 , 是为学界熟知且已有“定论”的话题 , 其中讨论的问题多已“解决” , 诠释的取向趋于“稳定” , 总体上来看似已挖掘甚深 , 剩义无多 。
赵妍杰博士的最新力作《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 , 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 , 以时人言说为重心 , 剖析处于大变革时期的中国家庭由旧转新过程中涌现的种种问题 , 以相当全面的视角再论清末民初的这场家庭革命 , 揭示了其中长期为人所忽略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 书中展现的研究视角、整体思路、学术关怀亦极富启发性 。 这是一本正本清源、重审家庭革命的著作 。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 , 赵妍杰 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年4月 。
革命与憧憬:家庭革命对常态生活的冲击
初见书名 , 似有疑问 , “革命”与“憧憬” , 何以同列?或者说家庭革命 , 为何只是“憧憬”呢?以往学界多从正面肯定家庭革命 , 无论是从革命性还是现代化视角诠释家庭革命 , 都强调其之于社会进步的意义 , 而百年来中国社会现实的家庭变革趋向 , 无疑又强化了这种印象 。
当以进步意义立论家庭革命 , 一方面 , 容易凸显与之后社会运行规则相符合的主张 , 而排除当时更激进或更“进步”的思考;另一方面 , 也会忽略与当时激荡的革命思潮相左的声音 , 甚至将之视为反面的、落后的、批判的对象 。 因此 , 所谓“憧憬” , 指的是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 读书人围绕家庭问题的思想倾向、论述旨趣和行为言说 , 这与“革命”并非思想与行动的对立 , 而是将眼光聚焦到当时读书人的思考 , 以揭示家庭革命思潮之下“复杂而多歧”的历史情境 。 当时 , 读书人在救亡图存之际大力倡导“为国破家” , 又在重置个人、家庭与国家关系时提出“废婚毁家” , 试图建构一个无家庭的未来社会 。
时人设想的是一个超越中西的完美社会方案 , 其破坏是剧烈的 , 其建设也是强力的 , 挣脱传统的破坏性和面向未来的建设性之间 , 即呈现出家庭革命的复杂性 。 故书中各章 , 将“五四”前后读书人家庭观念转变过程中探讨的重要议题 , 进行细致展开和探讨 , 并予以深入地总结和反思 。 “除旧”层面的早婚、纳妾等问题 , 在经过激烈的争论后 , 有通过法律而予以禁止 , 也有因过于理想化而无法实现 。
推荐阅读
- 潇湘晨报|江苏如皋发生一起因家庭琐事引发的伤害案,一男子受伤送医
- 学生|新学期来了,教育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这些安排
- 现代快报|警方通报:如皋一男子受伤,因家庭琐事引发
- 科治好高压电位治疗仪,你的家庭理疗师
- 杭州住保房管|刚刚!杭州这11户家庭被通报!
- 杭州住保房管|11户家庭因提供虚假购房报名资料被通报处理
- 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做好秋季学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 裴秀智@“国民初恋”秀智出席活动,浪漫卷发配黑色套装,清纯魅力看不够
- 历史驿栈|最后靠熟人暗箱操作,清末状元张謇的坎坷之路,屡试不中
- 教育部:做好秋季学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