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蜡笔的小新|虚构的伦理,伟大的法兰西精神,再看《蓝白红三部曲》带来的思索( 二 )
命运与道德抉择的两难困境 , 更象征性地成了他片子文本中恒久活动的主轴 。
在上个世纪的战后波兰 , 几乎不存在可以逃逸于政治脉络的纯粹艺术创作 。 共党统治下诡谲动荡的政治局势 , 让60到80年代的波兰片子普遍带有浓重的政治性 。
伴着政争、罢工、弹压、理想破灭于现实舞台轮番残酷上演 , 在电检审查轨制钳制下 , 作为国营事业的片子反而逆势崛起、另辟新路──巧妙避开审查之眼 , 在影格中暗递政治讯息 。
本文插图
在彼时波兰 , 片子远不仅是娱乐消遣 , 更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
但高度政治化的中欧历史脉络 , 也成了加诸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身上的沉重包袱 。 他虽然曾是波兰片子革命运动“不信任片子”的重要一员 , 力倡描绘生活原貌 , 刻画未被展现的世界 , 但他对政治和社会现实 , 始终怀揣复杂态度 , 从未明确表态 , 也向来不以反政府片子作者的形象自居 。
在政治选择先于美学的社会天气下 , 他游走界线边沿、不涉政治的立场 , 当然也饱受非议与质疑 。
本文插图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波兰片子作者中 , 一如站在运动前沿、以片子为政治表达利器的导演安德烈·华依达、克里斯多夫·赞努西等人 , 基耶斯洛夫斯基无疑是保有其独特性的“异类” 。
洛兹电影学院毕业 , 以纪录片起家 , 经历电视片子的创作阶段 , 后转型剧情长片 , 长久以来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光谱总被泾渭分明地分为两个阶段 。
早期投入纪录片创作的他 , 以忠实纪录、深度描绘平凡人物的写实生活为本 , 社会色彩浓厚;
本文插图
到了以系列创作和国际合制为特征的晚近成熟期 , 则遁入关注人物内在心理的形而上神秘境界 , 在美学提炼上更臻细致雕琢 , 在叙事铺排中也可见精密凿痕 。
艺术性格强烈 。 而《蓝白红三部曲》恰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后期作品的极致代表 。
当时不少评论家即以此为据 , 在肯定《蓝白红三部曲》的美学造诣之余 , 责难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个人经验的拥抱和对社会现实的阔别 , 将此系列斥为庸俗肤浅的浮泛之作 , 更不忘表达对其早期作品的怀恋之情 。
本文插图
然而 , 这样的创作阶段性界分未免太过武断 。
事实上 , 早在1966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首部短片《电车》中 , 即可瞥见那些在他晚期作品中扮演要角的元素:
萍水相逢的机运偶遇、对神情姿态的细部执迷、意义开放的暧昧结局 。 电车上那女子的睡颜和发丝弧线 , 更有几分《白色》里朱莉·德尔佩的神韵 。
1989年 , 波兰走向民主政治 , 片子也从政治发声的旗手身份回归专业角色 , 却被挤压到边沿 , 垂垂失去社会主流目光 。
本文插图
情势所趋下 , 基耶斯洛夫斯基转投国际合制或是可供争辩的务实选择 , 但创作风格的骤变又岂是一朝一夕?
不论是在纪录片或是剧情片向度上 , 那源自心底对周遭所见的悲悯感怀 , 对影像纪录的谦卑恳切 , 对生命鞭辟入里的剖析内省 。
实在都在时光潜流中悄然累积 , 终极在《蓝白红三部曲》中形塑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集大成 。
历时数十载的政治动荡 , 育养了观众对波兰片子的政治寓言解读 。 在潜文本中寻觅现实参照 , 近乎成了本能的观影手势 。 然而若将此应用在《蓝白红三部曲》中详加考证 , 恐怕多半会是失望的 。
推荐阅读
- 没蜡笔的小新|北大清华读不了心仪专业,其他大学任选,网友:清北招牌赛过所有
- 小新亦娱欢|街拍:爱运动的辣妈,穿运动装出门,青葱岁月如梦!
- 小新的故事|白色涂装大方,1.3T油耗6.1L,配双离合,2020款奔驰GLA到店
- 极客小新|真的能打的都没有!,5G旗舰手机没有性价比?看看这三款
- 极客小新 真的能打的都没有!,5G旗舰手机没有性价比?看看这三款
- 电竞小新新|却被QG“刺刀”组合刺穿!,八强赛不走寻常路?久诚再度拿出奇葩中单
- 小新打游戏|抽啥呢?还不赶紧上新的东西,CF:8月枪王自助餐入口开启
- 大日如来|自称是“大日如来”,虚构“联合国搬迁项目”,两男子因诈骗罪获刑
- 蜡笔没了小心3|有人能来收了她们吗,搞笑GIF:大半夜的还出来吓人
- 月球|龙是虚构出来还是真实存在的生物?这些疑似龙的照片又该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