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王传章:醉入“谜”途六十载( 二 )


沈阳日报|王传章:醉入“谜”途六十载
本文插图
1984年底 , 沈阳市灯谜协会成立 , 韦荣先任会长 , 王传章在内的一批灯谜家成为骨干力量 。 “首批入会者近300人 , 为沈阳谜坛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创作演变 , 沈阳民间传统灯谜的特点愈发明显 。
王传章举例 , 在“谜面成文”的原则下 , 许多谜面以清新、活泼 , 充满生活、时代气息的文字 , 代替了陈旧、古板、佶屈聱牙、冷僻晦涩的文字;滥用谜目 , 卖弄谜格的现象受到批评 。 “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创作出幽默风趣的灯谜 , 给人以知识和欢悦逐渐成为沈阳民间传统灯谜风格的主流 。 比如韦荣先先生生前创作的佳谜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成语)——水涨船高’‘云里峦峰涧下泉(六字俗语)——不显山不露水’ , 堪称‘文义谜’经典 。 谜面文从字顺、意境生动;谜底扣合严密 , 无闲字 。 ”
沈阳日报|王传章:醉入“谜”途六十载
本文插图
创作者难寻 传承受制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 王传章开始在铁西区图书馆等地开办灯谜辅导讲座及撰写理论文章 。 调入沈阳日报社工作后 , 他先后在《沈城周末报》开辟“打虎台” , 在《沈阳晚报》开辟“每日一谜” , 倡导每月一次的“打虎擂台”活动 , 利用报纸组织应时令的灯谜活动 , 发现培养了一批谜坛新手 。
那时 , 王传章和同事每逢节假日 , 都骑着“二八”自行车赶往谜会现场 , “总能赢两箱子牙膏、鞋油、手巾 。 ”这一时期 , 他主编并出版了《谜三百》《文字游戏大全》(为主要组织者)《关东艺林》等书籍 , 协助辽宁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元宵话灯谜》 , 以不同形式推动沈阳民间传统灯谜的发展 。
电视剧《渴望》播出后 , 毛阿敏演唱的主题曲传遍大江南北 , 这首歌的歌词到了王传章手上 , 竟然成了谜面 。 悠悠岁月(猜一英文语法)—— 过去时态;欲说当年好困惑(法律名词二)—— 过失、获释……
王传章告诉采访人员 , 灯谜看着简单 , 猜着有趣 , 但对创作者的知识素养要求较高 , “这里面的门道、讲究有很多 , 常用的谜格就有几十种 , 没有文学功底 , 不爱动脑筋的人根本学不会 。 ”正因为有热情有天赋的创作者难寻 , 沈阳民间传统灯谜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 “一是创作、研究沈阳灯谜的小组和个人日渐减少 , 目前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年龄偏高;二是受资金、场地的制约 , 活动开展的次数过少 。 ”
采访尾声 , 王传章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 “如果有年轻人想学习沈阳民间传统灯谜 , 我愿意将多年所学教给他 , 这项寓教于乐、高雅风趣的民间艺术 , 应该成为沈阳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 ”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采访人员唐晓诗/文 主任采访人员李浩/摄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