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5G时代,谁将成为短视频之后的媒介新宠?|德外荐读( 二 )


传统媒体的介质分明 , 通常兼具内容生产和渠道传播的双重角色 , 内容生产模式也以PGC为主 。 在这种情况下 , 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单向传播和线性传播 , 内容和质量都受到严格集中化的控制 。 经过层层的筛选和把控 , 媒体能够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 。 人们通常不用为如何筛选信息而发愁 , 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有所保障 , 但大众也很少能够参与到内容生产和选择的过程当中 。
人们能够听到的和看到的 , 是媒体希望让受众获得的 , 媒体拥有一定的社会权力 , 选择权主要集中在媒体手中 。 在前互联网时代 , 以《三联生活周刊》《****》等为代表的纸媒 , 以及以各大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媒体 ,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 , 同时也是影响大众思想的重要武器 。
(二)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模式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区分 , 本文中的“互联网时代”主要指的是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 , 但尚未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一个时期 , 在这一时期 , 人们主要使用电脑作为终端设备上网 。 一方面 , 互联网使用的门槛相对较高 , 主要集中在精英阶层 , 这也意味着网民的数量相对受限;另一方面 , 互联网内容生产经历了从PGC向UCC转变的过程 , 网络数据量也存在一个从质量和数量的相对可控发展为UCC为主的海量信息的时代 。
以网民参与度和内容生产模式为主要依据 , 可以将互联网时代分为Web 1.0和Web 2.0两个时期:Web 1.0时期网络用户主要以受众的角色使用互联网 , 更多是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很少能参与到内容生产当中 , 内容生产模式也是以PGC为主 , 生产者主要是汇聚传统媒体内容的门户网站等;Web 2.0时期UCC模式出现 , 论坛、社区、维基百科、博客、微博等依次兴起 , 受众变成“授众” , 传播方向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模式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得到发展 ,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 打破了电脑的门槛限制 , 使互联网得以生活化、日常化 , 渗透率大大加强 。
首先 , 在这一时期 , 暴涨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日渐壮大的互联网用户参与能力 , 淹没了原本控制着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媒体出口 , 内容生产模式从PGC全面转向UCC 。 智能手机的发展使人们的网络生活逐渐从电脑转向手机等更便捷的移动电子设备 。
其次 , 终端设备使用偏好的转变 , 激发了人们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同步变化 。 便捷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和永远在线的网络环境 , 使用户能够不受时空限制 , 随时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 。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网络 , 用户访问呈现时间碎片化的特点 , 这又进一步激发了UCC生产者的剧增和信息供应的极大充裕 。

|胡泳:5G时代,谁将成为短视频之后的媒介新宠?|德外荐读
本文插图

最后 , 互联网用户使用偏好的变化又带来了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 。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 催生了大量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 为用户提供了更多进行内容生产的平台 。 其中 , 一些新程序适应了移动互联网变革所带来的新的用户偏好 , 如访问时间碎片化等特点 , 逐渐取代了此前备受用户喜爱的程序 , 这就造成了文化传媒产业内容生产重心的转移 。
(四)5G时代的内容生产:UCC向PGC的回归
由于网民群体已经从互联网时代的精英阶层拓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通大众阶层 , 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几近消失 , 导致一度盛行的UCC模式下用户生产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 平台用户不断生产出来的海量信息和有限的私人网络平台监管人员形成鲜明的对比 。 激增的用户量和生产内容 , 使网络安全和监管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 无论是对市场化的网络平台运营商 , 还是对政府的网络信息监管部门 , 都已构成巨大的挑战 。
5G时代为我们带来的是万物互联的全连接社会 , 与4G相比 , 数据体量将更为庞大 。 一方面 , 这会使网民更加依赖算法的推送 , 却有产生回声室效应之虞;另一方面 , 人们再次怀念有“把关人”帮助筛选最需要的内容的时代 , 因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巨大问题 。 5G时代对内容生产和渠道筛选的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也对网络信息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凡此种种 , 有可能造成互联网内容生产从UCC向PGC模式的回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