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大中国年轻人的贫穷恐惧,不敢花钱消费萎缩,低欲望社会即将来临?( 五 )


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高级经济师姚远也认为 , 消费行为的改变导致经济复苏的不均衡 , 这会在一段时间内给经济带来压力 。 姚远表示 , “家庭消费会更让人担忧 , 自愿的社会距离和劳务市场的动荡可能会让人们在饭店、剧院、旅游及其他需要与人互动的事情上克制花销 。 像宾馆业、娱乐业和航空等这样服务部门可能不会早于2021年正常工作 。 ”
具体来看 , 疫后消费分三种:第一种是会绝对下降的消费 , 例如奢侈品、汽车、家具电器、线下文娱等;第二种是疫情之后容易恢复的消费 , 尽管采访中不少年轻人表示“已经养成自己做饭的习惯” , 但熊相遇认为 , 这实际取决于复工复产的程度 , 如果忙碌程度提升 , 日常订餐的开销会在短时间内恢复 ,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平稳 , 相关产业也会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标准;第三种是会绝对上升的消费 , 例如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及“健康经济” , 以及增加对国产品牌的消费 。
此前 , 受国际物流停摆影响 , 海淘货物通道受阻 , 部分需求转向国内市场 。 疫情之下 , “国货”渗透率快速提升 。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 , 1月-4月 , 天猫新增近500个开店以来累计销售超过1亿元的品牌 , 其中318个是中国品牌 , 占比超过了七成 。 京东大数据发布的《疫情下中国品牌的表现及新特征报告》显示 , 今年一季度 , 国产生鲜食品成交额同比增幅达156% , 国产烘焙原料成交额增幅超10倍 , 国产电脑办公商品成交额同比增幅达109% , 国产口罩成交额增幅超10倍 , 国产品牌在各领域均表现“亮眼” 。
熊相遇认为 ,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 , 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 “如果疫情之后商家能抓住消费者痛点 , 主打健康品质、加强品牌宣发 ,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 , 这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 ”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表示 , 经过疫情期间的消费习惯培养 , 人们对于线上消费的倾向会更高 。 从这个角度看 , 数字经济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疫情的冲击 , 成为经济的稳定器 。
|疫情放大中国年轻人的贫穷恐惧,不敢花钱消费萎缩,低欲望社会即将来临?
文章图片

总体而言 , 熊相遇依旧看好未来年轻人的消费潜力 。 “很多人拿中国的消费情况与日本作对比 , 认为在日本经济繁荣的时期 , 年轻人都热衷购买奢侈品 , 随后泡沫破裂 , 年轻一代就进入缩衣减食、低欲望消费时代 , 中国年轻人也会重复这条消费曲线 。 ”熊相遇说 , 实际上 , 中国与日本经济发展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 就宏观层面而言 , 中国经济恢复速度可能是全球最快的 , 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远没有广岛协议对日本带来的冲击那么严重 , 这也意味着中国不会产生严重的泡沫破裂及经济危机 , 中国经济整体向上的态势不变 。 从家庭结构来看 , 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 , 有来自父母双方家庭作为经济支撑 , 他们在经济上不至于孤立无援 , 尽管他们的消费观念有所动摇 , 源于原生家庭的补充可能促进经济回暖 。 因此 , 我们并不必然进入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所描述的无欲无求的“第四消费时代” 。
也因如此 , 放眼长远 , 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潜力值得期待 。
【|疫情放大中国年轻人的贫穷恐惧,不敢花钱消费萎缩,低欲望社会即将来临?】(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刘云、小玉、苏鹏、张小海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