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视域 | 新时代,如何“保卫”传播政治经济学?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 媒介环境和生态发生了重要变化 , 人们的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消费方式发生了重要变革 。诞生于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 “保卫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口号此起彼伏 。关于互联网、数字传播、网络劳动等新议题不断涌现 , 引发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和研究视野的转换 。传播政治经济学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 以本体论的姿态将传播置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 , 理解传播领域内的诸多矛盾冲突的彼此作用与相互影响 。
作者 |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陈世华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分析逻辑指引传播政治经济学指认资本主义传播体制的本质与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 传受关系与模式不断变革 , 催生新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但是 , 传播政治经济学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领袖 , 坚持从一而终的批判取向 。
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理论魅力 , 诞生于报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时代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 “马克思以数字化的形式回来了” , 仍然被传播政治经济学视为批判研究的奠基人 , 正如萨特所言 ,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践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理念 , 如辩证法、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剥削、异化、阶级斗争等 , 批判学术的反马克思主义倾向 , 拒绝现实政治权力的收编 ,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来分析互联网的商品化/商业化、多元化/融合、横向/垂直整合、文化劳动力及其带来的监控、剥削问题 , 其核心仍然是受益者、所有权和控制、财富的分配等议题 。
行业互联网|视域 | 新时代,如何“保卫”传播政治经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播政治经济学历来注重对宏观传播体制及其背后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批判 , 缺乏对具体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文本和个体传播实践的细致审视 , 起调太高而难以落到实处 , 因此 , 一直遭受诟病 。进入新世纪以来 ,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逐渐下移 , 从顶层设计转向小微呈现 , 关注具体的传播实践 , 围绕一些具体案例 , 指明其本质和存在的问题 , 从宏观的传播体制转向个体的具体社会生活与传播活动 , 并思考改革和规范的议题 。
传播政治经济学对具体的传播过程和文本的细致解读 , 并没有陷入脱离社会存在的符号纠缠 , 而是强调符号背后仍然是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 , 信息和传播科技整合与变异的背后仍然是“古老的”生产与交换方式 。真正操纵消费行为的不是符号秩序 , 而是社会物质存在决定的社会秩序 。商品形式并没有让位于符号形式 , 经济的支配亦没有让位于符号的支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适用于当今的高科技时代和新媒体时代 。符号的批判并非要终结政治经济学 , 而是要让传播政治经济学回归到传播资源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批判 。
行业互联网|视域 | 新时代,如何“保卫”传播政治经济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播政治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全球的视野考察跨文化和跨国传播的问题 , 研究民族国家的媒介和文化流动与全球化进程的关系 , 纠正了传播学术的西方中心主义偏颇 。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 在媒体和传播领域 , 巨大的受众人群和独特的传媒体制产生了新的传播现象 , 这一直备受传播政治经济学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 , 中国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重要的研究对象 , 其通过对中国媒介商业化、媒介改革、媒介融合等的分析提供了“旁观者清”式的洞见 , 发现了当前中国传媒的一些共通特征 , 如职业化、集团化、世俗化和聚合化的倾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