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金耀辉/季卫东:AI数据给人“贴标签”,利还是弊?|148期对话( 四 )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 每次打开电脑都会弹出很多广告 , 这就是广告软件给你贴的标签 , 它并未把你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人 , 而是某个类型 。 它把不同的人分成不同的类型 , 根据类型把握你的需求 , 并决定如何对待你 。 这完全违背了以每个人平等而自由的人格为基础的现代法治逻辑 。
贴标签的另一个问题是 , 你可能永远贴着标签 。 例如 , 监狱的口号是“改造自己、重新做人” , “重新做人”就意味着不能永远贴着这个标签 , 个人享有删除权、忘却权 , 否则如何回归社会、重新做人?但在数字化社会 , 这些标签存在于数据库 , 被贴标签的人根本不知道 , 只觉得自己总是碰壁、受到歧视 。 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处理使得每一个人都被贴上标签 , 它们把个体进行归类处理 , 成为集体框架里的一个组成部分 , 然而此时我们依然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 这是智能网络化社会的治理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 也是未来法治中可能存在的最大陷阱 。 当然 , 这也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向现代法律体系提出一个根本问题 。

金耀辉:对于季老师刚才的反驳 , 我想回应两点 。 第一 , 贴标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个人的所有信息被泄露 , 这是根本目的 。 第二 , 好的算法应该具有时效性 , 比如怀孕只有十个月 , 十个月后就不应该再给孕妇贴标签了 。 所以 , 算法本身也需要改进 。
季卫东: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是五年数据、五年有效 , 但现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探讨认为肯定超过五年 , 因为数据在其他地方都在流转 ,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 下一次我们再私聊 。
(整编:袁琭璐)
相关链接:
季卫东:代码与法律双行 , AI 社会呼唤制度创新 |148期主讲
作者:季卫东、金耀辉
现场拍摄:王少君、袁琭璐
编辑:袁琭璐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人工智能|金耀辉/季卫东:AI数据给人“贴标签”,利还是弊?|148期对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