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来自西安的青年科学家突破芯片材料极限,发明可拉伸微芯片,让高性能半导体材料“软”下来|专访( 二 )
本文插图
图 | 高度可拉伸的聚合物半导体膜原理图 (来源:《通过纳米受限效应实现高度可拉伸的聚合物半导体膜》) 这篇论文的主要亮点 , 在于解决了材料方面的限制 。 王思泓认为 , 没有半导体 , 一切电子电路都无从谈起 。 而传统半导体主要以硅为材料 , 但是硅非常脆弱 , 几乎不能承受机械形变 。尽管在弯曲性能上 , 半导体高分子比硅晶体表现更佳 。 但要想达到橡胶一样的弹性 , 仍旧非常困难 。 因为其面临着材料结构上的限制 。具体来说 , 高性能半导体材料一般得具备高致密、高规则度的晶体排布 , 但从材料的基本力学特性上来说 , 这种排布方式无法承受大规模形变 。综合来说 , 在此之前的研究主要面临的难点是 , 当时 , 尚无任何半导体材料能在提供实际应用所需要的电学特性的同时 , 达到与人体紧密结合所需要的弹性形变能力 。为解决上述难题 , 王思泓和团队运用高分子纳米受限效应 , 使高分子半导体内部的分子链交互作用的状态、及其排列状态产生巨变 。 同时这一变化 , 还不会影响高分子半导体的电学特性 。在此情况下 , 高分子半导体依然可以拥有和硅半导体一样的电学特性 , 但材料长度却达到原来的两倍 。 这种弹性形变能力 , 会给器件功能的发展 , 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上述工作 , 是王思泓研究的第一个过程 。 对他和团队来说 , 搞定了材料问题 , 只是完成了整个技术路线图的第一步 , 还远远不够 , 为此他们开始第二项研究 。
本文插图
图 | 王思泓在实验室 第二项研究的成果 , 王思泓以第一作者身份 , 撰写论文并发表在《自然》上 , 此次研究的亮点在于 , 材料性能得以真正发挥 。王思泓总结称 , 想让材料真正发挥性能 , 就必须放到器件里 , 甚至放到更复杂的、小型化的、且可以大规模制造的器件中 , 然后再把这些器件连接成不同的电路设计 , 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确定好思路后 , 第二步便是设计器件 , 即把高可靠、高密度的器件阵列和电路制造出来 。 具体到材料使用上 , 该团队用到的材料 , 全部是高分子材料 , 这完全迥别于传统半导体工业用的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 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上 , 存在着巨大差异 。 所以当前传统电子工艺使用的微加工技术 , 在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可拉伸器件上 , 根本无法适用 。因此他们必须开发出一套新的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 , 才能进一步支撑整个领域向前发展 , 也才能让材料真正走向更丰富的实际应用中 。后来 , 王思泓基于对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特性的深刻理解 , 为晶体管中的每一个可拉伸材料组件 , 开发出独特的图形化方法 , 并实现了这些加工步骤之间的相互兼容性 , 以及对不同材料选择的普适性 。最终 , 他们发展出一套全新的专门为可拉伸高分子材料设计的器件微加工工艺 , 最终得出世界第一个高产率、高密度的可拉伸高分子晶体管阵列 , 并用它实现出一系列的集成电路原件 。用高分子做更多的器件博士后出站后 , 王思泓在芝加哥大学的工作 , 仍以高分子研究为主 , 只是不在局限于晶体管 , 而是扩展到人体交互器件上 。这种器件 , 主要使用纳米材料 。 目前 , 他已经开发出一种名为 “纳米发电机” 的设备 , 该设备可以利用人体能量为设备供能 , 从而让设备摆脱电池的寿命限制 。王思泓做的这种纳米发电机 , 主要基于摩擦起电的原理 。 打个比方 , 太阳能电池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 即新能源发电方式 。 而纳米发电机 , 是把人类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事实上 , 不管是人体表面的肢体运动 , 还是人体内部的器官运动 , 人类总归是在不断运动的 , 所以这是很有效的能量来源 。但截止目前 , 这种能量的利用率很低 。 而王思泓研究发现 , 人类能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利用方向 , 便是和可植入的器件来共建产品 , 特别是共建需要长期植入的器件 , 比如心脏起搏器 。当前的可植入器件 , 唯一可用的能量方式就是电池 , 比如锂离子电池等 。 手机或者电脑等器件在使用电池时 , 总有把电量耗光的时候 。并且 , 这种电池不像体外设备那样 , 可以随时充电或换新电池 , 而如果能从人体提取体内现有能量 , 并把其转化成电能 , 就能源源不断地给电学设备供电 。如此便能解决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在人体上长期兼容工作的问题 。 在此之前 , 这是业界一直尚未攻克的技术瓶颈 。如何让电子电学的器件技术和人体达到长期稳定的结合 , 并能进行稳定的工作 , 也是王思泓研究的核心主题 。数码产品要充电 , 必须插在电源上 。 但是人体内没有插头 , 所以人体能量无法直接给数码产品供电 。但是配上纳米发电机以后 , 就相当于给电池造出一个蓄水池 , 用电时就相当于蓄水池在放水 , 充电时则是人体利用体内能量转化成的电能 , 在给蓄水池补水 。
推荐阅读
- 2020|影谱科技入选“2020中国AI商业落地价值潜力100强榜单”
- 行业互联网|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气象报文,人工智能助推编发自动化
- 行业互联网|金风科技中标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二期100MW风电项目
- 无人科技,电池技术|盘点几种常见的无人机电池
- 行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商汤科技创“心”升级,探索“联邦学习”入选ECCV
- 行业互联网|创盈Charmwin惊艳亮相2020上海美博会,打造“光”科技健康护肤新风尚
- 科技圈|集成灶两大品牌厨壹堂教你解锁三伏天厨房的正确打开方式
- 黑科技|花两万块钱买一台大法电视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 北京|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聘用外国人被行政处罚
- 和讯科技|乐视退最后交易日报0.18元/股 明日将被正式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