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谈企业学习 李一男与港湾( 二 )


港湾向华为宣战
在最初的约定中 , 李一男只是做华为产品的分销商 , 不得发展自己的品牌 。 因此 , 当李一男接纳华为旧部 , 并率先推出基于802.1协议的IP产品时 , 挑起了港湾和华为长达5年的战火 。
李一男力主“IP”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流 , 这一观点也是他在华为的主张 , 创办港湾后更成为公司产品战略的一个基点 。 在李一男的引领下 , 港湾的技术团队吸收了国外的一些领先的技术思想 。 2002年 , 港湾收购了美国硅谷的一家技术公司欧巴德 , 在国内率先推出基于10G平台的核心路由器;2003年 , 港湾聘请美国Extream公司的创始人就任港湾的CTO 。 如果单从技术层面上说 , 港湾曾经一度领先华为 。
港湾产品战略的另一个重大举措 , 就是将IP和光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 2003年以前 , 光通信技术虽被看好 , 却因其成本高昂 , 市场并不广阔 。 但是港湾认为 , 光通信的确代表着技术的未来 , 如果说IP技术相对于模拟技术是一次升级 , 那么光技术又是IP技术的一次升级 。 当光技术的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 , 服务供应商便可对原有的IP业务进行优化和整合 , 最终构建一个适合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的光互联网 。 换句话说 , 只有将光技术与IP技术相结合 , 才能真正实现光网络的最终价值 。
对于光网络的研究开发 , 港湾既没有采纳华为的思路 , 没有把重点放在传输产品上 , 没有推出SDH和DWDM这样的主流传输产品 , 而是放到光网络和IP技术的结合上 。 港湾也没有采纳自主从头研发的思路 , 而是凭借来自创投的资金支持 , 试图走一个捷径 , 以收购进入这一领域 。 港湾很快找到了一个十分合适的收购对象——深圳钧天科技公司 。 钧天科技拥有40多项光网络专利和一大批入网许可证 , 技术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 。 而且 , 钧天科技的创办者同样出自华为 , 看上去两家公司整合的难度会低很多 。 钧天科技创始人曾任华为高级副总裁 , 是华为光网络传输产品SDH和DWDM的创始人 , 在华为研发系统具有很高的地位 。
光网络产品至今仍然是华为国内外市场的主打核心产品 , 在亚太地区已经发展成为第一品牌 , 并为华为创造了几百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
港湾对钧天科技志在必得 , 还有另一个原因 。 由于华为在光通信市场有力阻击了诸多跨国公司 , 使得西门子、北电、NEC等多家跨国公司都在寻找一个光通信产品的合作者 。 如果港湾收购了钧天科技 , 也就获得了与西方通信巨头洽谈战略合作的重要筹码 。 为此 , 港湾与一家美国通信巨头展开了竞购 , 并最终在2003年12月底成功收购钧天科技 , 这标志着港湾正面向华为宣战 。
华为应战—成立打港办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三年间港湾在DSLAM和路由器领域的成绩说明了什么 , 那就是它会迅速把市场价格打压下去 , 可光通信业务对华为来说是绝对不可侵犯的 。 2004年起 , 全球范围的光通信市场呈现好转迹象 , 而这时华为的光通信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 它的净利润高达30%以上 , 一年能为公司创造60亿~70亿元人民币的毛利和上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
虽然从2003年年中起 , 华为已经在局部市场与港湾展开了直接竞争 , 但这次收购让华为认识到自己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单一领域的简单的价格战对手 , 其潜在威胁可能更加深远 。 特别可怕的是港湾已经从数据通信跨到宽带接入 , 又跨入光网络 , 谁知道以后港湾还会不会跨入无线通信和NGN以及软交换等其他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今天能够进入光网络 , 明天就会涉足其他领域 , 因为其他领域和光网络是共同面向一个客户群 , 都是运营商市场 。 等港湾在运营商市场的网络搭建完善后 , 产品多元化并不是很难 , 华为和中兴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
这迫使华为迅速成立了一个叫作“打港办”的机构 , 专门研究港湾的一举一动 , 以便采取相应的举措 。 据说这个机构甚至分为两个层面:担任操作层的是一个由几十个资深骨干和主管组成的专门小组 , 他们在公司的地位很高 , 授权也很大 , 有权跨部门、跨地域调动各种资源展开行动 。 还有一个战略层面的“打港办” , 由主管战略合作的华为常务副总裁牵头 , 每周向最高层汇报进展情况 , 讨论如何从战略上打击港湾 。 在此之后的三年里 , “打港办”的工作效率和战果足以让所有港湾员工惊叹 , 它知悉港湾的每一个举动 , 了解港湾的每一个细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