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学坊|No.1510 李永晶 | 日本宪法的世界主义属性( 三 )


对于坚持宪法理念的人们——当然不仅仅指日本国民——而言 , 持续对自身、对世界的反思将丰富人们对日本宪法与世界秩序的理解 , 从而为未来的政治行动提供有意义的思想与方案 。 其中 , 由于“和平主义”与“自由主义”构成了日本宪法的两大支柱 , 只有持续对它们进行反思 , 才能为这种指向未来的政治思想与行动创造基础 。
事实上 , 世界政治的参与者已然将战后日本的民主化与和平宪法的制定视为先例 。 比如 , 在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前 , 战后日本的事例一再被美国政治家与国际关系学者所援引 , 借以论述美国在战后伊拉克问题上的政策及其方向:美国要在战后的伊拉克复制日本的模式 。 在这个意义上 , 日本宪法以一种悖论的方式呈现出了它的世界属性——它成为美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正当性根据 。 然而 , 如果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 , 其战后政策迄今为止尚未显示出积极的面相 , 那么 , 美国对日本事例援引的问题也同时显现了出来 。 那是一种误用 。 对于这部被日本修宪主义者视为由美国强加的宪法及其“和平主义” , 美国的世界政治参与者并未给出恰当的解释 。
与美国的日本认知相比 , 对于日本而言 , 如何理解这部宪法的“和平主义”更关乎国家的根本路线问题 。 众所周知 ,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中 , 日本一直被视为“优等生” 。 ——这个说法意味着日本善于模仿、学习先进的欧美诸国的经验与规范 , 从而出色的完成了现代国家、文明国家的建设 。 正因如此 , 他们面临的挑战在于 , 当1946年11月公布的新宪法突然将日本的国家理由置于领先世界的位置之时 , 亦即当日本一举创造了基于国内自由与世界和平的全新建国方案时 , 他们如何面对这种具有戈命性的任务与挑战?
三会学坊|No.1510 李永晶 | 日本宪法的世界主义属性
本文插图

昭和天皇签署《日本国宪法》
这对于日本文明而言 , 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新事实 。 这一次 , 它无法模仿“先进文明” , 因为这部宪法就是“先进文明”自身了 。 事实上 , 迄今为止 , 战后新世界秩序所讴歌的自由、民主与人权等理念 , 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一部分民族国家的内部 , 已经得到了高度的实现 。 但如何在世界社会当中将这些理念加以落实 , 这正是世界自身面临的文明任务 。 由于日本宪法与《联合国宪章》主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 日本在这一进程中被置于了文明前沿的位置 。 ——我所说的这部宪法的真正的世界属性 , 正体现在这里 。 它是一部指向世界的宪法 。 日本宪法的这一世界主义戈命的意义 , 尚未得到充分的注意 。
日本宪法的世界属性 , 还体现在它所宣称的建构普遍的自由秩序这一目标之上 , 即日本宪法的“自由主义”原则及其背后的人权观念 。 与和平主义相比 , 这一原理在日本国内秩序中得到了相对高度的实现 。 宪法第十章《最高法规》的第97条 , 将这一宪法基本原理明示了出来:
本宪法对日本国民保障的基本人权 , 是人类经过多年努力争取自由的结果 , 这种权力在过去几经考验 , 被确认为现在和将来都是国民不可侵犯的永久权利 。
你看 , 日本宪法保障的人权被认为是人类普遍主义原理、即自由观念在日本的落实 。 这种权利的普遍属性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 , 日本国民所必须守护的基本人权乃是人类的价值 。 仅仅对日本国民的基本人权进行保障 , 在理念上并不完整;这种人权的普遍性要求它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实现 。 因此 , 只有在和平的世界秩序当中 , 这种源于普遍人类的观念在日本的实现才具有最终的正当性 , 同时获得最终的保障 。 在这个意义上 , 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 , 日本宪法的两大普遍原理——即和平主义与自由主义——正是世界秩序原理的具体展现;这部宪法有待我们揭示的不是一个特定民族国家、即日本的属性 , 而是它所代表的特定国家世界化的历史过程与法律进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