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酒客|实现了“国”与“家”的连接,宋代回授制度:恩情、制度共同发力( 二 )


红衣酒客|实现了“国”与“家”的连接,宋代回授制度:恩情、制度共同发力
文章图片
皇帝大赦天下回授制度的演变——从规矩到人情的显现重视礼法规则对人的束缚
《宋会要辑稿?仪制》曾记载:"太常少卿赵贺言有亲弟从则李妻 , 弟少亡 , 妻仅有一女 , 其李氏守志 , 年近六十 , 闺门之内 , 妇礼如初 。 望将恩例回授李氏邑号 。 "
皇帝也恩准其请求 , 而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 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 , 女性地位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 "守节"塑造了"忠诚"的妇女形象 , 被世人认可 , 因此回授以封号就值得嘉奖 。 而同样存在的"忠君"和"守孝"也通过回授制度牢牢锁定了回授制度的特点 , 只有合乎礼法请求 , 才允许通过回授施恩于臣子 。
红衣酒客|实现了“国”与“家”的连接,宋代回授制度:恩情、制度共同发力
文章图片
宋代女子皇帝的"人治"突显了"情"的扩大
回授制度在宋徽宗之后开始多样化 , 而特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 , 对于回授官员而言 , 若族内没有适合回授的人选就会特别恩准他们转行一官 。 而对于碍行止法的官吏 , 有时皇帝会感念其功劳特别破例升迁 。 《宋会要辑?稿兵》中记载 , 乾道六年 , 金兵入侵 , 将士奋勇退敌 , 因此殿前司成闵请求"将统制官等四十八员并出等人合得恩数 , 令碍止法人特与转行 。 "
类似状况在金人入侵也时常出现 , 以特恩转官的方式 , 笼络军心 。 特恩制度的出现不能说是破坏了回授制度 , 只能说是其中一种特别的存在 , 虽然损害了制度本身的不可破坏 , 但却也给了特殊群体以利益 , 以恩情和制度共同作用朝政 , 也就成为回授制度一个独特之处 。
红衣酒客|实现了“国”与“家”的连接,宋代回授制度:恩情、制度共同发力
文章图片
宋代皇帝
回授制度在宋代被广泛的应用到皇帝的政治管理层面 , 为了更好地控制朝政 , 皇帝就需要不断笼络人心 。 在宋代前期回授制度以官居一二品的大臣和现任宰相和枢密使等中高级官员为主 , 到了神宗时期 , 将其扩大到了吏人 。 如此庞大的回授群体带来的是宋朝累代的冗官问题 。 宋代回授制度下从微观到整体的转变个人层面下"忠君"更为突出
从个人层面来讲通过回授制度下 , 回授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形象 , 作为臣子 , 回授者做到了为朝廷立功尽忠 , 而作为家族的一份子 , 他通过回授赋予家族内的繁荣 , 等于为家族尽了孝 。 由此 , 回授制度为臣子塑造了忠孝的形象 , 无形中捞取了相当多的政治资本 。
而对于被回授者 , 通过回授制度 , 可以使他们的官阶得到晋升 , 减少了他们仕途上继续磨砺的时间 , 能以更少的时间去接近上层政治权力 。 并且由于被回授者的恩典来自皇帝 , 所以被回授者也会对皇帝忠心 。 被回授者是回授者的亲近之人 , 人的三观大多会受到身边亲近之人的潜移默化 , 因而对皇帝的忠诚会不断相互影响 , 更利于皇帝的统治 。
红衣酒客|实现了“国”与“家”的连接,宋代回授制度:恩情、制度共同发力
文章图片
宋太祖君主宣传普世的社会价值观念有了依托
而对于社会层面来说 , 在回授制度中 , 皇帝颁布回授多会提及"孝道" , 通过孝道可以起到教化风俗 , 稳固统治的作用 , 统治者最为有效的统治是在思想上的控制 , 因而通过礼法忠孝来实现教化万民的目的 。 《崔舍人西垣类稿》中皇帝对赵咏言的回授就这样写道:"朕以孝礼治天下 , 凡搢绅之以亲请者 , 未尝不曲从其欲也 , 尔子愿移已秩图报慈母 , 推锡命封于贲于泉室可也 。 "
宋代皇帝认同孝道 , 因此类似的请求也多同意 ,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培养臣子们忠孝的理念 , 以便更好的维持政治稳定和皇权统治 。 回授制度的发展和问题是无奈也是必然的
针对于国家来讲 , 在宋朝建立初期 , 宋朝实力还不稳定 , 同时宋朝初期平定周边政权 , 为了保障内部稳定 , 回授制度就有利于保障内部政治结构有序运行 , 对外战争中也有利于鼓励军队士气 , 提高军队战力的作用 。 宋朝之所以能存在三百年之久 , 凭借的就是内部政治结构的优越性 , 而回授制度就是保障内外政局平稳的重要武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