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


雍正@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
文章图片
雍正@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
文章图片
雍正@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
文章图片
雍正@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是清朝两个比较有争议的制度 , 前者是贪污腐败之源 , 后者却是为了防范贪污腐败 , 雍正通过把这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 , 最终不仅最大限度地杜绝了贪污腐败的根源 , 也让官僚们的工资得以大幅度提升 , 开创了“雍正朝无清官”的局面 。 所谓的“无清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因为贪官少了 , 自然清官也就少了 , 好比如没了耗子 , 也就没有抓耗子的猫 。
那么雍正是怎么通过把这两者结合进行反腐的呢?不妨听我仔细道来 。
一、雍正反腐:火耗归公酿造的腐败困局所谓的火耗归公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牵扯到古代的货币铸造 , 金银是古代的主要流通货币 , 其中尤以白银作为主体 , 毕竟黄金稀少 , 是保值货币 , 一般人鲜少拿黄金作为支付货币 。 火耗这个制度最早是明朝张居正时期实施“一条鞭法”时诞生的产物 , 以前老百姓上交给朝廷的赋税种类繁多 , 交的税也不一样 , 非常的麻烦 。
张居正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税种都合并起来 , 全部折算成为银子上交给朝廷 。 这样一来朝廷的工作压力减轻了 , 老百姓也轻松了 。 但是把银子上交以后出现了一个问题 , 那就是老百姓上交的白银成色不一 , 又多为碎银 。 所以朝廷又需要把这些碎银重新融化铸成一定重量的银锭 , 然后封入国库 。 但是在融化的过程中由于纯度不一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 结果就是虽然老百姓足额上交了赋税 , 但实际上朝廷并没有足额收到实际的赋税 。
于是 , 朝廷就以这个为理由另外向老百姓征收“火耗” , 在实际的赋税之外另行征收一笔赋税 , 以此弥补差价 。 这一制度似乎也没有多大问题 , 真正使火耗成为官僚贪污腐败的根源在于征收火耗的标准具体在哪里?明朝时期的火耗标准在赋税的20%~30%之间 , 有时更高 , 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 而我们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是非常低的 , 朝廷又没有相关的补贴 , 一个正一品官员的年俸是1044石大米 , 朱元璋以后还不是足额发放 , 折算成银子也就数百两 , 另一方面自己又要保留一些作为日常开销 。
虽然说这些大米足够官员们的日常开销 , 但是对于这些达官贵人来说想要购买其它东西 , 从事社会活动则是往往不够的 , 而火耗以及其它贪污就成为重要的敛财工具 。 清朝初年继续了这一点 , 那时一位正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才俸银180两、禄米180斛 , 可见完全不能满足达官贵族的生活需求 。 而火耗也再次成为官员作为灰色收入的重要来源 , 而且又得到朝廷的默许 , 雍正以前的火耗一度征收到了赋税的50%之多 。
康熙曾经和官员们针对火耗归公有过激烈的争论 , 由于康熙晚年的麻痹大意 , 导致官僚们的贪污活动越来越猖獗 , 各省国库亏空 , 于是陕西巡抚噶什图向康熙建议说:

【雍正@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陕西亏空甚多 , 若止于参革官员名下追补 , 究竟不能速完 。 查秦州县火耗 , 每两有加二三钱者 , 有加四五钱者 , 臣与督臣商议 , 量留本官用度外 , 其余俱捐补合省亏空 , 如此则亏空即可全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