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三 )


本文插图

让人心理失衡的是 , 要么是发现付过的钱还不够 , 要么是发现付过的钱只是被用花招强制留下的“过路费” 。
说实话 , 一块钱不多 , 一年听歌的100多块钱、看视频的两三百块钱 , 对很多人来说也不算多 。
可是这样花式套路 , 就没意思了 。
无独有偶 , 这两天推出了星钻会员的爱奇艺也遭到了不少嘲讽 。
更高的价格 , 更高的权限 , 堪比王者荣耀等级的复杂系统 , 让不少 网友主动做出了悲观的预测:
“以后VIP还能干吗啊?也就去个广告了吧 。 ”
“是不是还要分钻石VIP , 星耀VIP , 王者VIP , 反正永远花钱最多的人才配正常看内容呗 。 ”
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本文插图

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本文插图

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本文插图

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 , 让用户愈发觉得自己花的钱好像永远不够多 , 身上永远还能找到能割下来一块的余地 。
但是 , 会员制度越来越频繁的口碑翻车似乎也证明 , 钝刀子割肉 , 割到最后总有最疼的一下 。
03
是观众还是韭菜?
如今 , “开会员”这件事造成这个用户满是猜疑和逆反的局面 , 其实谁也不想看到 。
三年前 , 各大平台涌现了一波制作精良的网剧或独播剧 , 哪个都让人不想错过 。
以至于当时有网友感叹:真是在“逼”我们充会员呀 。
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本文插图

在这个语境里 , 所谓的“被逼充会员”起码还是满足又幸福的 , 是受到了好内容的召唤而唤起了为之买单的意愿 。
但当如今网友再抱怨起“被逼花钱” , 似乎已经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 。
用户和平台之间本该是一种健康的、良性循环的消费关系 , 如今却好像处在一个互害陷阱中:
平台方不满于用户的“白嫖率” , 想方设法培养付费习惯;用户虽明白应该付费 , 却总觉得自己是被算计的 。
套路来套路去 , 最扎心的莫过于这种抱怨声:
“就算我为了那些权益开了会员 , 可是也没觉得有什么好东西可看啊”——连一个月十几块的续费放在那儿 , 都形同虚设得让人心疼 。
这种抱怨声已经成了常态:国内平台每每在收费方面有了新的“骚操作” , 国外的网飞、亚马逊等贩卖自制影视内容的平台就会被拉出来 , 用来对比证明国内大厂空有摆桌子收茶位费的心 , 却端不出足够像样的宴席 。
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本文插图

当然 , 国内的内容付费生态和国外网飞之类平台的运作模式大相径庭 , 消费习惯上也缺乏可比性 。
只是当现在任何一个有关付费的决策都容易引起风吹草动时 , 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反思:
我们到底用付费换来了什么?
距离理想中的优质内容生态 , 显然还差了一大截 。 不然也不会在独播剧烂尾或注水后 , 总会如期出现“气得后悔开了会员”的骂声;
比音乐APP因为没有歌曲版权而白开会员的情况更糟糕的是 , 开了会员却无法享用到完整的优质内容 。
比如今年2月 , 公众号 @英美剧漫游指南 曾发文指出 , 我们能在优酷看到英剧《九号秘事》最新一季 , 却没料到它已并非原剧全貌 。
VISTA看天下|“开了尊贵会员后,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卑微了?”
本文插图

这句字幕是把涉18禁的台词修改过后的 。
在这最后一环上感受到的怠慢和算计——无论是诱导消费的手段、还是在消费内容的质量 , 或许才是让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尴尬的根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