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灾难电影的差异对比——以《中国机长》和《2012》为例( 二 )


在大自然面前 , 人类的所有文明创造和奇迹都是不堪一击的 , 这部电影试图告诉人们 , 尊重大自然 , 在灾难来临之前 , 做到未雨绸缪 , 崇尚科技 , 却不能依赖于科技 , 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 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躲过这一场灾难 。
|中美灾难电影的差异对比——以《中国机长》和《2012》为例
本文插图

而对于国产灾难片来说 , 大多数取材于“真实事件” , 比如 ,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根据2018年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 , 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 , 在万米高空下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多重考验 。
它不仅是灾难片 , 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重现 , 和美国的生态主义不同 , 我国的灾难片主要展现的是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克服困境 , 依靠团结的力量 , 达到“人定胜天”的目的 , 所以 , 最终的结局更多是在灾难中涅槃重生 。
比如 ,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灾难呈现主要集中在前半段 , 通过了飞机挡风玻璃板破裂 , 在雪山上空的困境来体现这一场飞行灾难对于机舱工作人员和乘客们的考验 , 而后半段则集中显现了人们在战胜灾难之后 , 对于人生重新的理解和感悟 , 珍惜生命 , 敬畏规章和职责 。
|中美灾难电影的差异对比——以《中国机长》和《2012》为例
本文插图

03 , 回首过去和畅想未来
在对于灾难的叙事中 , 中美灾难片还表现在对于历史的回首和对未来畅想的不同 。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 , 这也催生出更为肥沃的电影取材土壤 , 尊重历史 , 珍惜当今的和平生活 , 是很多灾难片的主题 。
《中国机长》通过了历史的真实事件 , 重现这一场飞行史上的传奇 , 弘扬中国的精神 , 这是对于过去的回顾 , 也是对于现状的把握 , 而美国的灾难片则更为注重对于未来的畅想 , 这也和美国的历史相关 。
|中美灾难电影的差异对比——以《中国机长》和《2012》为例
本文插图

历史上 , 第一批远渡重洋来到美洲大陆避难和寻找机会的移民 , 想要在这里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国梦” ,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 , 充满了对于前途和未来的憧憬和探索 , 这样的探索精神也最大程度的反映在了美国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 。
不仅是美国的灾难片 , 在很多的科幻片中 , 都是对于未来的畅想和探索 ,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 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 , 人们对于未来的困惑和迷茫逐渐加重 , 在对未来畅想的同时 , 也深深的隐藏着科技对于人类的反噬效应 。
在电影《2012》中 , 以玛雅人的寓言为线索 , 来展现人类的灭顶之灾和巨大浩劫 , 这是对于未来的担忧体现 。
|中美灾难电影的差异对比——以《中国机长》和《2012》为例
本文插图

04 , 人性魅力和“爱”的内核则是人类共同的呼唤
从以上的分析中 , 我们可以看出 , 中国和美国由于历史 , 文化 , 思想 , 宗教等方面的差异 , 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和主题 。
美国灾难片崇尚自由 , 倡导个人意识 , 畅想未来 , 体现“悲剧美” , 而我国的灾难片更多的是讲究集体主义 , 齐心协力战胜灾难 , 自我成长 , “人定胜天”式的结局 。
然而 , 在不同的背后 , 也有着较为相似的一点 , 那就是灾难片中的人性魅力和爱的内核 。
|中美灾难电影的差异对比——以《中国机长》和《2012》为例
本文插图

在电影《2012》中 , 总统告诉女儿:
“我现在唯一要做的 , 就是把真相告诉美国人民 , 至少他们知道后可以和家人告别……当末日来临时 , 我们应该有机会和亲人朋友告别 , 母亲可以安抚孩子 , 父亲可以祈求女儿的原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