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习生」煽动性内容沉渣泛起,你的情绪与错觉正在妨碍你看新闻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煽动性内容沉渣泛起 , 你的情绪与错觉正在妨碍你看新闻
本文已获得腾讯传媒全媒派授权
那些刻意煽动情绪、渲染对立的文章 , 在很多时候总是更容易获得传播与响应 , 并赚取流量带来的金钱 。 但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 就会出现对这些情绪饱满、金句迭出的文章的集中批判 。
近期 , 熟悉的沉渣又在***圈泛起 , 本期将 为你梳理五种认知错觉,探讨情感在影响受众相信或分享信息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 希望可以帮助身处在信息洪流中的读者进一步提升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考力 , 离事实与真相近一点 , 离假新闻和负面情绪远一点 。
情感扰动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有多大?
多份研究表明 , 在接触媒介后 , 人类会被引发各种情感:共情、愤怒、兴奋、恐惧、焦虑等等 , 而情感本身也有影响我们的记忆、判断进而起到说服的作用 , 最终影响个人行为 。 带有情感色彩的内容甚至叙事方式 , 在大众媒介中最常被广告商们普遍利用来说服消费者 。 那些讲故事的、可以激发情感的广告或内容营销内容 , 被证实对传播或销量都有着正向的影响 。
本文插图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Jonah Berger的一项研究表明 , 感受到恐惧、愤怒、被逗乐 , 可以促进人们分享新闻和信息 。 这似乎也是符合直觉的 , 在日常的媒介使用中 , 我们不时地会情不自禁地分享那些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巨大的悲愤 , 或是极大的快乐的内容 。 同时 , 也有研究证实那些能激发起我们强烈情感甚至是与道德话题相关的内容更容易被传播与分享 。
然而 , 情感扰动作为双刃剑 , 也被研究证明助长了假新闻的扩散 。
作为媒介使用者 , 除了情感扰动可以让我们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以外 , 还有以下5个常见的社会心理学上的认知错觉也可能让我们不自觉地偏离事实真相 。
本文插图
认知错觉:你的直觉可能是错的
先入为主的力量——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指的是一种人们对一件事的判断和决定 , 会被这件事在最初被叙述或展现时的用词、设定框架和情境所影响的效应 。 比如在1988年的一个心理学实验中 , 将“75%瘦肉”与“25%肥肉”对比 , 前者比后者得到了更高的评分(Levin and Gaeth,1988) 。
又例如Tversky和Kahneman在1981年所做的心理学实验:
设想美国正在面临一场疾病的爆发 , 有600人可能会死于这场疾病 。 为了打击这种疾病 , 有人提议一个措施 , 假设让参加试验的人员(被试)去选择一个应对措施:
第一组被试(N=152) 被给出的两个应对措施:
若采取措施A ,200人将生还 。 72%的第一组实验者选择了这个选项 。
若采取措施B , 则 600人中 , 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 , 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 。
第二组被试(N=155) 被给出的两个应对措施:
若采取措施C , 则400人会死亡 。 仅有22%的第二组实验者选择了这个选项 。
若采取措施D , 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 , 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
然而实际上 , 这4个措施的结果是一样的 , 只不过叙事框架和描述的重点一个在“生还” , 而一个在“死亡” 。 第一个的重点是“收益” , 而第二个的重点是“损失” 。 这表明语言本身影响了人们做出判断的参照点 。
当某一条社会信息可以做出多重解释时 , 先入为主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 而对于公共事件中的媒体报道 , 所谓的“带节奏”就是利用了框架效应而达到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 , 将公共舆论引向某个方向 。 这种框架效应不仅会局限我们对于事实的正面或负面判断 , 同时 , 对于某个问题本身的叙述方式也会束缚我们对于解决办法的想象力 。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舌苔发黄、厚腻,要不要刮了它?看完你就明白了
- 潍坊新闻网|官庄镇卫生院积极开展重点人群体检工作
- 搜狐新闻|如果一个男人对你有这几个表现,很显然,他喜欢你!
- 掌上新闻|王一博《冰雨火》最新路透,短发制服开心聊天超帅,吐小舌头萌翻
- 搜狐新闻|男人为你做了这3件事,才是真正把你当“老婆”
- 中国新闻网|浙江温岭石塘15年山海渔村蝶变:思路一变天地宽
- 搜狐新闻|韩国街头的烤冷面,辣酱一层一层往上刷,普通人别去轻易尝试
- 搜狐新闻|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佳食材,好吃又好做的莲藕赶紧学起来吧
- 搜狐新闻|韩国街头的面条冰激凌,冰激凌压成了面条,加上酱料水果超诱人
- 上游新闻|重庆掌故 | 盐巴、牙巴、巴心巴肠……重庆人的口头禅“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