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花色缤纷 不只是为了美这么简单( 二 )


罗乐指出 , 同类昆虫对不同颜色的感知也存在区别 , 它们通过各自的感知办法 , 认识自己喜欢的花朵 , 在采蜜的同时帮助花朵传粉 , 完成大自然中的物种协同进化过程 。 而通过对不同花色的感知和偏爱 , 不同种类的昆虫也会避免对同一种植物花蜜的竞争 , 这也被称为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离” , 从而使得各种生物都能够较好地生存下来 。
人工培育的花色无法通过种子稳定遗传
在花的观赏价值之中 , 花色最引人注目 。 但是单一或有限的几种颜色远远不能满足观赏的需要 , 人们期望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新颖独特的花色 。
“一般来讲 , 大多数植物的花色相对稳定 , 因为其‘爹妈’传给它们的基因很稳定 。 但我们观赏的很多花卉品种都是人工选育而非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 ”罗乐说 , 前文提到的另类绿色樱花就在此列 。 “绿樱花名叫‘郁金’ , 属晚樱品种 。 由于绿色的花很难吸引昆虫授粉 , 因此这种绿樱是经过长时间人工选育而来的 。 ”
实际上 , 人工选择尤其是杂交育种大大丰富了鲜花的颜色 , 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 如牡丹 , 其最早花色只有粉红一种 , 经过人为的选种、杂交 , 再通过嫁接技术稳定栽培 , 在北宋中叶 , 几十年功夫就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颜色;又如虞美人 , 经过人工选育 , 目前花色已有红色、黄色、橙色、白色、蓝色等 。
但是 , 罗乐同时指出 , “温室的花朵”本身就可能不结实或败育 , 花色不能依靠种子稳定遗传 , 因此其流传就需要通过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进行 。
此外 , 想要通过改变栽培环境如光照等来改变植物的花色基本难以实现 , 只有很少数的植物如八仙花 , 改变栽培环境的酸碱度就可能改变其花色 , 多数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适应性 , 过多环境改变只能导致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
(责任编辑: HN66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