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叶天士治疗咳血经验浅析( 二 )
"温邪上受 , 首先犯肺" , 温为阳邪 , 入侵肺之娇脏 , 最宜损伤肺络 , 使"络伤致血随热气上出" , 见症咳血 , 或痰中带血,发热 , 或微恶寒 , 口干 , 渴饮 , 溲赤、便秘 , 舌质红 , 苔薄黄 , 脉浮数或数 。治疗上"当清解上焦 , 大忌温散之剂" 。叶氏常用桑叶、连翘 , 薄荷、花粉、炒栀子等味以"轻清治气分之热" , 佐入象母、郁金、杏仁清热化痰以止咳 。夹寒者加入苏梗疏散外寒;肺热炽盛者 , 加地骨皮、桑皮以清肺热;温邪损伤肺阴 , 或素有阴亏 , 复感风温之邪者 , 加玉竹、沙参、石斛清养肺阴;风温侵扰清空 , 症见头中微胀者 , 加牛蒡子辛凉疏风;热入心营者 , 加丹参、连翘、竹叶清心经之火 。总之风温咳嗽宜"当薄味以和上焦 , 气热得清 , 病患可却" 。
朱 , 形寒暮热 , 咳嗽震动 , 头中 中胁骨皆痛 , 先经嗽红 , 体气先虚 , 此时序冷热不匀 , 夹带寒邪致病 , 脉得寸口独大 , 当清解上焦 , 大忌温散之剂(寒邪) 。
桑叶、苏梗、杏仁、象贝、玉竹、大沙参
徐 , 阴虚风温 , 气逆嗽血 。
生扁豆、玉竹、白沙参、茯苓、桑叶、郁金
顾四十 , 寸口脉 , 搏指而劲 , 痰血能食 , 初因风温咳嗽 , 震动络血 , 以清心营肺卫之热 。
小生地、黑山栀、地骨皮、天花粉、丹参、连翘、竹叶心
高 , 温邪上郁清空 , 目赤头胀 , 咳呛见血 , 此属客病 , 不必为内损法 。
连翘、黑山栀、草决明、桑叶、薄荷梗、荷叶边、苦丁茶、花粉 , 药用急火煎 。
唐二七 , 血後 , 喉燥痒欲呛 , 脉左搏坚 。
玉竹、南花粉、大沙参、川斛、桑叶、糯米饮煎 。
高二一 , 脉小涩 , 欲凉饮 , 热阻 , 气升血冒 , 乃议治上 。
嫩竹叶、飞滑石、山栀皮、郁金汁、杏仁汁、新荷叶汁 。2.暑热犯肺:
暑必挟湿 , 夏日气泄阳升之时 , "热气吸入 , 首先犯肺" , 暑热之邪常挟湿损伤肺络 , 导致咳嗽、咳血 , 常症江兼见头胀、胃脘痞塞、倦怠乏力 , 舌质红、苔黄腻 , 脉濡数 。治宜清热祛暑利湿 , 不可以"气热血涌 , 强降其血" 。更不可发散暑邪 。大凡暑热郁肺 , 用药宜取轻扬 。叶氏常用连翘、牛蒡子、通草、桑叶、鲜荷叶汁、青菊花叶等味 , 方用连翘或佐入黄芩、石膏清解肺热 , 牛蒡子、桑叶、鲜荷叶汁、青菊花叶辛凉宣肺 , 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使暑湿从小便而去 , 荷叶清热解暑 。或佐入杏仁宣畅肺气 , 肺气畅 , 则一身之气宣畅 , 湿邪自化 。充分体现了其失血"上焦宜宣宜通"的学术思想 。
王氏 , 入夏呛血 , 乃气泄阳升 , 幸喜经水仍来 , 大体犹可无妨 , 近日头胀 ,中闷 , 上午烦倦 , 是秋暑上受 , 防发寒热 。
竹叶、飞滑石、杏仁、连翘、黄芩、荷叶汁 。
江 , 积瘀在络 , 动络血逆 , 今年六月初 , 时令暴热 , 热气吸入 , 首先犯肺 , 气热血涌 , 强降其血 , 血药皆属呆滞 , 而清空热气 , 仍蒙闭於头髓空灵之所 , 诸窍痹塞 , 鼻窒息肉 , 出纳之气 , 都从口出 , 显然肺气郁蒸 , 致脑髓热蒸 , 脂液自下 , 古称烁物消物莫如火 , 但清寒直泄中下 , 清空之病仍然 , 议以气分轻扬 , 无取外散 , 专事内通 , 医工遇此法则 , 每每忽而失察 。
连翘、牛蒡子、通草、桑叶、鲜荷叶汁、青菊花叶 ,
临服 , 入生石膏末 , 煎一沸 。3.肺胃阴虚
温热之邪 , "不伤肺津 , 必耗胃液" , 阴虚温侵 , 温燥袭肺 , "火气逼肺", 或多食辛辣伤及肺络而至痰中带血者 , 常表现为肺胃阴虚 , 虚火灼伤肺络症候 , 常证见:咳嗽痰中带血 , 痰少质粘 , 难以咯出 , 口干思饮 , 饥不欲食 , 便干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 , 治以"甘寒润降 , 以肃肺金" "大忌苦寒清火" , 以免苦燥伤阴 。叶氏常用甘寒之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石斛、梨、甘庶汁等清润滋养肺胃之阴 , 杏仁、枇杷叶、马兜铃甘寒性降之品之类 "以肃肺金" , 化痰止咳 , 以安血络 。或方用《金匮要略》之麦门冬汤去半夏 。并谓此法:"清气热而不妨胃口 , 甘寒是投 , 与《内经》'辛苦急 , 急食甘以缓之'恰符" 。肺热甚者 , 加地骨皮、桑皮;咳嗽痰多者 , 加薏仁、茯苓化痰止咳 。津血同源 , 失血后亦常表现为肺胃阴虚证 , 叶氏亦多用此方 。此法与上法相较 , 同为清气热之剂但彼者为轻剂.用于新感病初 , 此者乃平剂 , 适于温邪化热之症 , 吴鞠通参上述诸药曾制定桑杏汤载于《温病条辨》用治燥气流行 , 邪伤肺卫之症颇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