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川实花」你有认真看过下班后的天空吗?( 二 )

「蜷川实花」你有认真看过下班后的天空吗?
本文插图

《Plant a Tree》
蜷川实花
现在恰是樱花盛开时 , 作为最擅长为人们创造记忆的花朵 , 它与生俱来的纤弱柔美 , 它稍纵即逝的默然绽放 , 最易让人攫取到对生命存在方式的感怀 。 樱花向来无关永恒 , 故而人们才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它的存在留下另一种永恒的可能 。
拍摄樱花的作品中 , 我最喜欢蜷川实花的写真集《The Days Were Beautiful》和《Plant a Tree》 。 从那些粉色的花朵中 , 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不同以往的蜷川实花 。
「蜷川实花」你有认真看过下班后的天空吗?
本文插图

《Plant a Tree》
曾经的蜷川实花 , 常在拍摄的是“人类的欲望” 。 在她看来 , 由鲤鱼变异而成的金鱼 , 因着色剂而颜色鲜艳的菊花 , 还有那些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商业明星们 , 都是因为人的欲望被创造出来的事物 。 人为了填充自己心底的欲望 , 而造作着事物的本态 。 当然 , 蜷川并非要批判什么(艺术不该为批判而生) , 只是相信这种欲望下被创造出来的鲜艳事物 , 很值得被镜头留存 。 那些事物在蜷川的作品中 , 拥有着呼之欲出的绚烂浓烈 。
而樱花呢?樱花是自然的花朵 , 不再和人的欲望相关 , 它沉默无言 , 沉默无言得恍如空白 , 空白到能够盛起拍摄者的心 。 蜷川通过樱花 , 创造着属于自己内心的梦幻 。
「蜷川实花」你有认真看过下班后的天空吗?
本文插图

《Sakura》
拍摄《Plant a Tree》的时候 , 蜷川刚刚离婚 , 依旧沉湎于往事 , 带着失落情绪拍下的樱花 , 不仅保存了花朵温柔的底色 , 也飘韵着一种朦胧梦幻的感伤气质 。 这完全区别于她此前的创作风格--那些一如既往的炽烈色彩已不见踪影 , 清致与缄默却韵入了画面 , 这次 , 蜷川仿佛将内心的情感映射进了作品中 。
而说到《The Days Were Beautiful》 , 就要提到蜷川实花的父亲蜷川幸雄 。 作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戏剧导演 , 他对蜷川实花影响颇深 。 当他罹患绝症 , 被医生告知已时日无多的时候 , 女儿蜷川实花拿起相机 , 开始拍摄她心目中的生命无常 , 她孜孜不倦地记录着生活中的琐碎与美丽 , 平凡的场景在她的镜头里也显得意味深长 。 蜷川在用自己的方式代替着父亲 , 向这个美丽的世界做最后的永别 。
父亲去世后 , 蜷川将这阶段拍摄的照片汇编在《The Days Were Beautiful》中 。 我爱其中宁静纯洁的樱花 , 并无特别渲染的樱花 , 透过平和且深邃的画面感知到 的 , 是蜷川的哀愁与怀恋之心 。 每幅画面都充满寂静感 , 让人想起没有风的午夜里岑寂无声的溪水 。 这寂静无关死亡 , 只代表温存的留恋 。
「蜷川实花」你有认真看过下班后的天空吗?
本文插图

《Plant a Tree》
Pierre Bonnard
19世纪末 , 巴黎一个名叫保罗·塞律西埃(Paul Serusier)的年轻人在好友引荐下 , 结识了保罗·高更 。 那时的高更 , 还没有开始在塔希提岛的世外生活 , 刚刚结束巴拿马穿越山海的旅途 。 彼时他已挥别了传统印象派中对还原眼中景象的执念 , 不断尝试用鲜明强烈的颜色寄托内心的情感 , 那副著名的《黄色基督》 , 便是在翌年完成的 。
和保罗·塞律西埃相识后 , 高更也将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创作心得分享与他 。 保罗像是窥到了印象派中隐藏的新世界 , 之后 , 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成立了艺术团体“纳比派” 。 与高更的理念相仿 , 纳比派崇尚在描绘现实的同时 , 也不忘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色彩渗透入作品中 , 托“色”寄情 , 在似与不似之间 , 描绘出更为诗意的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