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1983年除夕 , 春晚第一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 。 没有主持人 , 马季说了3段相声 , 李谷一唱了6首歌 。 这届春晚的收视率高达60% 。
据说是刚刚去世的赵忠祥曾这样回忆自己参与主持春晚的经历:“第一届春晚第一句话就是我说的 。 ”
侯宝林大师是第一个出场 , 致开场词 , 然后引出了马季和姜昆 。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文章图片
1983年春晚 , 演员兼职主持人
侯大师介绍主持人马季和姜昆:“一个是我的徒弟 , 一个是他的徒弟 。 ”这就明确了三人的师徒关系 。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文章图片
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唱歌的是李谷一 , 她唱了春晚历史上的第一首歌 , 《拜年歌》 。 而这只是李谷一和春晚缘分的开始 。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文章图片
主持人王景愚表演的《吃鸡》 , 是春晚舞台上的第一个哑剧 。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穿衣基本都是黑灰色 , 只有刘晓庆是红色的 , 演唱时的那件粉红色的外套 , 连同主持时的红色衬衫 , 在春晚结束后都成了那一年的流行风向标 , “晓庆衫”风靡全国 , 刘晓庆绝对是最早的带货女王啊 。
当年 , 中国电视机保有量不到5000万台 , 而且大部分是黑白电视机 。 想象一下 , 整条胡同的人挤在一个比Pad稍微大点的黑白屏幕前看直播是一种什么体验 。
83年春晚虽然是直播 , 但北京地区的观众可以打电话点播节目 。 当时央视一共搭设了四部电话 , 电话号码都是六位 。
随着83春晚和84春晚的巨大成功 , 央视把1985年的春晚放到了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工人体育馆 , 但由于成本猛增 , 央视不得不利用社会集资的形式筹款 , 最后一共筹得50万人民币 。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文章图片
一台黑白电视机曾是“全村的希望”
春晚是什么?是一档融合了流行歌曲、舞蹈戏曲、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娱乐品类的大型直播秀 。 它本质上是对国民注意力的宏观调控 。
这要从央视春晚的前身说起 。 1979年 , 中国迎来“春天的故事” , 央视也在这一年开始推出“迎新春文艺晚会” , 但这档节目连续四年都是录播 , 直到1983年 , 央视买不起录播设备了 , 才不得不转为直播 , 没想到一炮而红 。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代 , 封闭了近20年的国人不仅开始重新看世界 , 也在重新看自己 。 央视春晚的推出以及电视机的普及 , 让普通人的娱乐消费迅速走上历史快车道 。 1983年 , 中国一共卖出近900万台电视机 , 同比增幅巨大 。 这其中春晚的爆红是最重要原因 。
因为此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介及其内容 , 都是整齐划一且是给头部精英群体准备的 , 春晚让媒体、媒体内容和媒体背后的技术形态 , 首次触达普通人的生活 。
“禁曲”《乡恋》、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赵丽蓉《英雄母亲的一天》、冯巩的“我想死你们了”……都是在用普通人的语言讲述普通人的故事 。 80年代的春晚之所以成为几代人的经典回忆 , 不是因为娱乐资源的稀缺 , 而是因为真实、真诚 。 观众看到的不是明星 , 而是自己生活的映射 。
春晚也成了“网红挖掘机” , 张明敏、费翔一夜之间从无名小辈变成了港台巨星 , 赵本山从东北二人转KOL变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喜剧之王、《难忘今宵》《爱的奉献》《相约98》等单曲因春晚而成为经典 。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
文章图片
【美授杂谈■侯宝林带徒子徒孙登台,预示80年代相声复兴,回忆第一届春晚】张明敏借助春晚红遍大江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