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太狼讲故事】汉武帝之“大一统策问”与“董仲舒的对策”( 三 )


董仲舒在第二次的对策中说:孔子作《春秋》 , 先正王而系万事 , 见素王之文焉 。 由此观之 , 帝王之条贯同 , 然而劳逸异者 , 所遇之时异也 。 我们曾经在灾异学说上指责董仲舒思想之混乱 , 但也指出他的“富而后教”主张之可取 , 在第二策中他又重点谈选贤与教育问题 。 大学教育为了养士 , 而养士为了选贤 , 选贤为了充实各级政府 , 改良政治 。 这是三王之政 , 则三王之盛易为 , 而尧舜之名可及 。 致君尧舜始终是封建社会有为的政治家之最高目标 , 这是良性循环 , 从根本处着手 , 在任何一个社会 , 任何时代 , 欲求政治上的清明 , 都必从“选士”开始 , 不选而任 , 贵者世袭 , 未有不亡者!而选才出自教育 , 教育为立国之本 。
在第三策内 , 汉武帝复究心于“天人之应” 。 本来在第一策中已谈天命问题 , 于此复问“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 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 。 ……今子大夫明于阴阳所以造化 , 习于先圣之道业 , 然而文采未极……意朕之不明与?听若眩与?”你不说 , 是怕我听不懂吗?或者越听越糊涂?于是董仲舒道:臣闻天者群物之祖也 , 故遍覆包函 , 而无所殊 。 ……天人之征 , 古今之道也 。 《春秋》之所讥 , 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 , 怪异之所施也 。 书邦家之过 , 兼灾异之变 , 以此见人之所为 , 其美恶之极 , 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 , 此亦言天之一端也 。 古者修教训之官 , 务以德善化民 , 民已大化之后 , 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 。 ……天令之谓命 , 命非圣人不行 , 质朴之谓性 , 性非教化不成 , 人欲之谓情 , 情非度制不节 。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 , 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 , 以成性也 。 正法度之宜 , 别上下之序 , 以防欲也;修此三者 , 而大本举矣 。 人受命于天 , 固超然异于群生 , 人有父子兄弟之亲 , 出有君臣上下之谊 , 会聚相遇 , 则有耆老长幼之施;桀然有文以相接 , 驩然有恩以相爱 , 此人之所以贵也 。 (《汉书·董仲舒传》)
这是关于册命:“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的对策 。 他还是从灾异谈起 , 虽然天人相应 , 灾异之说 , 贯穿于西汉社会中 , 但实属巫术迷信 , 我们说董仲舒于此思想混乱 , 无价值可言 。 但下面他谈道:“人受命于天 , 固超然异于群生……桀然有文以相接……是其得天之灵 , 贵于物也 。 ”却是对于人生价值之新估计 , 是“人”的重大发现 , 人为万物之灵 , 贵于万物 , 不能自小 。 儒家发现了“人” , 董仲舒强调人为万物之灵 , 万物之中人为贵 , 我们不能小看了这种发现 。 发现人 , 重视人 , 才有人文 , 才有文明 , 使人们了解是人主宰世界 , 而不是神!
【灰太狼讲故事】汉武帝之“大一统策问”与“董仲舒的对策”
文章图片
汉武帝
武帝又问 , “三王之教所祖不同 , 而皆有失 , 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 , 意岂异哉?”
仲舒答道:臣闻夫乐而不乱 , 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弊 , 弊者道之失也 。 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 , 故政有眊而不行 , 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 。 三王之道所祖不同 , 非其相反 , 将以捄溢扶衰 , 所遭之变然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 , 天不变 , 道亦不变 , 是以禹继舜 , 舜继尧 ,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 亡救弊之政也 , 故不言其所损益也 。 由是观之 , 继治世者其道同 , 继乱世者其道变 。 今汉继大乱之后 , 若宜少损周之文致 , 用夏之忠者 。 (《汉书·董仲舒传》)
他首次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 , 天不变 , 道亦不变”这为后人所诟病的理论 。 “道”指天道 , 天道指什么 , 董无定义 , 当然指礼义之天 , 所以为三圣所守而不变 。 以礼义为天的性质不变 , 从儒家的“天人之际”的立场言 , 不能说错 。 天非恶 , 如果是恶 , 不会有万物生长及人类的繁殖 。 “人受命于天”而超出群生 , 有父子之亲 , 长幼之序 , 灿烂有文 , 驩然有爱 , 此皆为天地之性之表现于人类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