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位于关中、中原、江南及北京的朝代各自有什么特点?

我大致凭记忆说说,更详细的等有时间和精力查了资料再补充。大体来说:定都关中的,是朝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王朝。定都中原的,是雍容华贵、辉煌灿烂的王朝。定都北京的,是疆域广阔、战战兢兢的王朝。定都南京的,是割据一方、得过且过的王朝。这个评价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地域歧视,我对南京很有好感,毕竟我的好友 @湛卢在我心中就一直住在南京。之所以都城的位置能反映出一个朝代的风貌,之所以我认为定都南京的政权都比较危险,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城置于何地都是没得选的。选哪里当都城,是可以反映出某个政权的大致处境的。我国古代选择都城位置,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1.地理位置:地处何地,毗邻何人。2.地势地形:山形水势,有险可守。3.物资运输:道路运河,物资调动。4.战略倾向:应对战事,抵抗外族。所以首都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既是剑,又是盾。说是剑,是因为首都在哪里,军队的主力就驻扎在那里,战略上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能更方便安全的进行战事。说是盾,是因为首都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一旦天下有变,只要首都的选择合理,这次守住了,下次还有反攻回去的可能性。大体来说,随着气候变化和主要威胁的方向变化,从秦汉以来,我国的政治中心是沿着关中-中原-北京的轨迹变化的。先说关中。关中之优越,不必我自己说,娄敬说的都很清楚了。“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秦汉时候,天下刚刚统一,此时选择主要有关中和中原两地。娄敬力主刘邦定都关中,并得到张良的支持,是因为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确有过人之处。关中地区当时的气温比现在要高,物产十分丰富,而且四周山水环绕,地形易守难攻,优越得独一无二,天下无双。尤其山东如果生变,定都关中可以握有巴蜀富饶之地,将关中和巴蜀连成一片,然后东据敌军。与之相比,中原地区实在太过危险,很容易玩砸。但这个规律,到了隋唐时期,就开始有变化了。北方气候变化,关中地区越来越冷,物产不复以前丰富,这时候关中的重要性开始降低了。而且隋唐时候需要加强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中原的位置比关中更优越。还有另一个因素,因为人口膨胀,气候又变差,关中无法实现粮食自足。所以从隋唐时期开始,政治中心逐渐向中原移动,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漕运通畅,中原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输血,基本解决了物资供应问题,同时又能稳固对南方的统治。到了北宋时候,经历战乱的关中已经破败,无法再发挥作用,对北宋而言,中原是唯一选择了,剩下的问题只有具体选什么地方了。好了,时间继续推进,明朝建立之后,早期定都南京,之后成祖时候将政治中心挪到北京。南京的事儿我们以后再说,先说为什么要选择北京。主要原因是,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以前主要在西北,但到了明初,他们开始转向东北了,北京的重要性也就随之上升。不守住华北平原,则游牧民族就可长驱直入,到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最好的选择叫“天子守国门”。天子在北京,那么军队和资源就都集中在北京,更为方便应对异族入侵。另外,到了明清时候,东部地区的繁荣富饶开始明显的超过西部地区,所以相比靠西的中原,北京也具备了这方面的优势。最后再说南京。南京不是一个常规选择。首先,我国地形北高南低,从北向南攻打较为容易,反之则较难。又兼南方不产战马,不容易组建骑兵。只说军事,不考虑政治因素的话,南京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选择。其次,我国面临的主要威胁,长期以来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一个全国性政权即使在南京定都,也必须在北方布置重兵。但即使如此,反应速度也是很大问题,古代没有电话和电报,你定都南京,北边打起来了,怎么在最快时间内调动军队粮草部署战略呢?所以定都南京,对全国性政权而言,是特殊情况。比如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因为那里是他经营已久的心腹之地,北方当时尚不稳固。但对于据长江而守的地方性割据政权而言,就没什么选择了。比如说东吴、东晋、南朝,还有国民政府,都只能选南京。——————————————————我是分割线————————————————————
历史群:283338991,创建于2013年,欢迎的各位历史爱好者加入。
■来自的网友回复
直觉上看。定都关中的朝代,是一个生机勃勃,极富侵略性的少年骑士。定都中原的朝代,是一个顾虑重重,稳步固守的中年贵族。定都江南的朝代,是一个浓妆抹粉,不适合从政的文艺青年。定都北京的朝代,是一个略带膻腥气,唱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却爬不上马背的老年可汗。
■来自的网友回复
如果不谈地区,只谈朝代的特点,那是不谈因只谈果,这个问题也就梳理不出区位与朝代性格的内在联系,那这题就成地域情绪下的空中楼阁了。还是要结合着谈一下:
首都位于关中、中原、江南及北京的朝代各自有什么特点?
一、关中政权(西周、秦、西汉、前秦、西魏-周-隋、唐)
1、创业之都:
周族创业于此,秦人崛起于此,刘邦治所于此,苻坚图强于此,周武隋文重整山河于此,唐朝汉家盛鼎版图及东亚汉文化圈形成于此。仅创业型古都这一点特征,四大古都无出其右。
2、强盛之都:
第一次诞生所谓的华夏文明圈,是关中的西周划的。巴蜀第一次并入华夏文明圈,是关中的秦国干的。河套第一次进入版图,是关中的秦朝干的。辽东第一次进入版图,是关中的西汉干的。百越、南粤进入版图,是关中的秦、汉相继干的。云南、新疆、越南大部、朝鲜半岛大部、蒙古高原大部臣服,是关中的西汉干的。汉人政权势力版图最辽阔时期,唯一一次跨过葱岭到达中亚草原,是关中唐朝干的。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盛世超过一半是关中政权所缔造。强且盛,当之无愧。
3、革新之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西周,制礼作乐。奠定中国礼乐文化和伦理政治之内核。德治,王道,由此而生。西周确立的文化信仰,是中国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最大特征。
“”百代皆行秦政治。”秦朝,首创统一。确立皇帝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通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推动土地私有化。法治,霸道,由此而生。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文明超前于其他文明的首要特征。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中国第一个享国超过200年的王朝。第一次出现了平民属性的君主,第一次出现了汉文帝这一帝制时代的贤君典范,第一次给统一中国明确了王霸杂之的治国方针,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学术信仰的正统地位,第一次以统一华夏之姿对外大规模扩张,第一次确立了统一形势下的察举征辟选官制度,第一次触及了中国的马尔萨斯模型的人口峰值——六千万,甚至第一次出现了执政长达半个世纪的皇帝,还有这种寿命给国家和其个人带来的影响,以及他在历史上第一次皇帝认错的罪己诏。
西汉通过初期郡国并行→中期重建集权→末期集权衰落,第一次上演了一遍中国王朝,政治模式轮回的宿命;经过初期无为休息→中期国家专营→末期兼并难抑,第一次上演了一遍中国王朝,经济模式轮回的宿命;经过初期削弱藩邦旧贵→中期打击地方豪强→末期地方豪强坐大,第一次上演了一遍中国王朝,阶级模式轮回的宿命。
【首都位于关中、中原、江南及北京的朝代各自有什么特点?】 西汉最最重要的是,它真实描塑了一副让后世中国人,世代都无法忘掉的繁盛统一图景,让华夏人第一次有了深刻自我认同的族群名称——汉族,以及汉字、汉文化、汉语...统一,于是牢不可破的成了中华大地的政治正确,意识主流。此后的王朝,都不同程度在西汉谱写的命运里往复。
“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五胡中最为弱小的氐族所建立的前秦,是个知名度较低的关中王朝。但苻坚作为首个全力汉化转型的胡人君主,其一度统一北方,是胡汉民族政策实验的一次方向性改革,给了混乱的北方一个显著的标杆和希望——汉化才能生存、壮大。这是西晋到北朝间一百多年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此前“以胡制汉”的五胡潮流,在苻坚摧枯拉朽的成功下彻底破产。就连败给东晋正朔,也称得上苻坚对汉文化感召力的最后一次实验...昙花一现的前秦,也堪称迷茫时代中,因锐意汉化,逆袭而兴,一举廓清时代方向的改革典范。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周-隋一系关中政权的前身是西魏。西魏、东魏对峙时期,可以说西魏一直都处于弱势。西魏是以原北魏六镇军力之一镇,对抗东魏的五镇之力,最后还在邙山之战中把老底儿给败光了。倾危将亡之际,宇文泰不得不开展托古改制,推行周官制,府兵制,柱国制,改鲜卑姓,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民族融合。到北周时期,竟逆袭北齐。隋朝更是设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并开凿一改全国经济格局的大运河。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是多面的唐朝。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唐朝被划分的这么密集。从初唐、盛唐,到中唐、晚唐,从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到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从租庸调到两税制,从唐诗到古文运动,从关陇士族到雁塔题名,从木材造纸的普及到造纸术在中亚的传播,从女皇篡唐到安史之乱,从牛李党争到黄巢起义,从集权盛世,到乱局妥协,从万邦来朝,到朝鲜、吐蕃、日本、越南、契丹等各族汲取汉文化或唐制度,全面形成东亚汉文化圈,再到怛罗斯之战,丝路汉传佛学回传西进与新兴伊斯兰文化东进的全面对冲,最终沦向藩镇割据,皇权愈加飘摇...
唐朝,复活并继承了第一帝国的精华,也滋生并开启了第三帝国的雏形...唐朝的前一半,更像第一帝国,后一半,却像第三帝国,前后具有划时代的前后两种迥异的时代风格,再细分又有更多截然不同的次级时代特征。封建社会分水岭可真不是随便说的...如果放大去看,唐朝的建-兴-篡-盛-乱-弱-亡,仿佛是整部中国帝制时代历史的微缩版。庞然大物唐长安,屡破屡复,大唐,屡困屡兴,一路跌跌撞撞...顶级盛世,辽阔疆土,国际中心,千古明君,社会开放,文化昌荣...外戚女皇,同室操戈,权将叛乱,地方割据,宦官擅权,农民起义...似乎所有王朝可能遇到的辉煌与困顿,都交织在这个历史上政权传承时间最长的多样王朝。
秦汉唐三代关中王朝,将巴蜀、北地、河西相继化为汉地,又在河套、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依次建立起羁縻的文化根源。纠缠千年的蒙古高原势力,自唐起深度汉化。汉唐在两度控辖的西域,建立起对新疆的历史合法性。初次统一的吐蕃王朝,与唐朝一同兴衰纠缠两百余年,受唐朝深刻的文化影响,奠定统一青藏自此在文化上的东向融合,而没倒向印度。唐朝,最终完成了西部王朝力所能及的所有西部地缘历史任务。中华文明向东北方向的蔓延,那是后来北京的历史使命了。中华的地缘历史传统,由此转折,也正合中华气质之变。这是长安,最后颇具深意的谢幕...
我个人其实比较赞同“秦汉(尚武)-隋唐(好强)-宋元(重商)-明清(高傲)”这样四个帝国时期的气质划分...
4、逆袭之都
其实回顾关中这些创业政权,真正是应了“大逆之中藏大顺”。其实关中的优势在于精致。它有首屈一指的地理形胜,也有足够优渥的平原经济,奈何它也有两处明显的短板:平原面积太小,交通便利也不及中东部大平原内部。纵观周、秦、汉、前秦、北周-隋、唐,其创业之初,都是弱势的一方,比如险克大邑商的小邦周,被六国所卑的秦国,被霸王排挤的汉王,五胡中最弱的小国氐秦,被东魏呈压倒性优势的西魏,名义代隋实则重整河山的一隅初唐...通过文献记载,可以梳理事件。但通晓人性,才能真正理解主观力量的作用之大。关中的区位到底有多好?的确是金城汤池的形胜。但绝非没有明显短板,并非次次都仗势而成。实际上,有了足够的启动资本(并不大的关中平原),加上足够的成长环境(非常好的四塞形胜),再为现实困境所迫(经济体量较小,较远离全国人口重心,交通没有东部通畅),倒逼自身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并效率改革(固本农业,创新制度,强化军事),于是关中才诞生了自信史以来,头两千年里,历时最久的全国性都城,频次最高的创业都城,拓张最猛的强盛都城——长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除了东汉、西晋那些王朝末世的小插曲,它很少像洛阳、北京那样,总是被他方势力所选迁。它是以弱势成长为强者,每次都是逆袭成功,原因何在?从硬件角度上,可以找出很多看似站得住脚的理由,但仍有主观上很重要的一点:逐鹿群雄里,小体格的一方更需图强,更有变革的动力和空间,也更有放下姿态进行反省改变的务实心态。这是集权制度、高效政治理念之所以诞生在关中,关中也总在效率竞争中胜出的原因之一,这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如果无视这一点,就只能把关中吹的神乎其神,又无法解释关中这么牛逼为何最后一千年再无都城机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