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

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

文章图片

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

文章图片

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

文章图片

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

文章图片

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

文章图片


齐淑芳 , 京剧界的璀璨旦角 , 自幼便在其嫂——张美娟的悉心教导下 , 踏上了艺术之旅 。 在京剧《海港》中 , 齐淑芳塑造的方海珍形象 , 是一位具有高度觉悟的女性英雄 。 她经历了新旧中国的沧桑巨变 , 这种对比让她对“翻身”有着深刻的感受 , 并时刻保持着警惕 , 牢记“胜利中须保持头脑清醒 , 征途上处处有斗争” 。 剧组在创作过程中 , 为了突出方海珍的女英雄形象 , 专门为她设计了多段唱腔 , 如“暴风雨更增添战斗豪情、想起党眼明心亮”、“忠于人民忠于党”、“思想东风传送”等 , 使她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 。
【齐淑芳:样板戏绝非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戏剧对世界的回应】而在《杜鹃山》中 , 齐淑芳塑造的柯湘形象 , 则是另一位“高大全”的女性代表 。 她领导农民武装 , 投身党的怀抱 , 在她的带领下 , 一批批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迅速成长 。 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 , 她展现出了比男性还要沉着、镇定的精神品质 。 在危急关头 , 她告诫战友“紧要关头 , 莫让沙泥迷住眼;危急时刻 , 是非曲直要辨明” , 这不仅隐喻了女性在关键时刻所闪耀的母性光辉 , 也彰显了女性同样可以成为男性的领路人 。

忆往昔 , 1958年 , 年仅16岁的齐淑芳便有幸为毛主席献上了《三战张月娥》的精彩表演 。 原剧中的情节让毛主席觉得有失公允 , 于是亲自改编剧情 , 改为降伏后讲和 , 归还粮草 , 共同抵御朝廷 。 这一改动 , 不仅赋予了剧目新的生命力 , 也展现了齐淑芳的艺术潜力 。
1960年 , 齐淑芳在北京吉祥剧院的演出轰动一时 , 随后在民族文化宫的舞台上 , 更是吸引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观赏 。 当总理看到这位十几岁的女孩在台上翻打唱俱全 , 心中大悦 , 对她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 京剧泰斗梅兰芳更是上台与她紧握手 , 连声称赞:“后起之秀!后起之秀!”

齐淑芳不仅是上海戏曲学院的杰出学子 , 更在上海青年京剧团及上海京剧院担任了主要演员的重任 。 她多次带领团队远赴西欧、东欧以及亚洲多国进行文化交流 , 所到之处 , 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 。 1963年初 , 齐淑芳随团赴西欧巡演 , 首站巴黎大剧院的演出便引发了轰动 , 连站票都一售而空 。
他们精心准备的《火凤凰》、《三战张月娥》、《闹天宫》、《盗仙草》、《雁荡山》等武戏 , 以及文戏《秋江》 , 均经过了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亲自审定 。 这次巡演 , 不仅是中国京剧界首次踏上欧洲舞台 , 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 。 他们穿越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瑞士、荷兰、卢森堡、前苏联等国 , 每到一处 , 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 在慕尼黑的大剧场 , 三千多座位座无虚席 , 齐淑芳的精湛表演赢得了十几次谢幕和几十次的热烈掌声 。

齐淑芳的代表作《火凤凰》 , 最初是60年代由其嫂张美娟领衔创作的 。 到了70年代 , 为了更贴合齐淑芳的个人特点 , 剧组对剧目进行了新编 。 因为齐淑芳身材较嫂子矮小 , 但嗓音却更为出众 , 于是将原本的双枪改为大刀 , 武打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这部戏不仅荣获了首届华东戏剧艺术节的首奖 , 更在1987年随齐淑芳赴德国汉堡参加艺术节时 , 未演先火 , 成为了开幕剧目 。 剧中高难的踢枪、武打以及融入的芭蕾托举动作 , 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 谢幕时全场起立鼓掌 , 场面蔚为壮观 。
同年 , 她还带领团队参加了维也纳国际艺术节 , 主演的《青石山》、《白蛇传》、《秋江》等剧目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她也被誉为“技压群雄的艺术家” 。 在日本 , 她更是深受观众喜爱 , 日本报界称她为“日本人民最喜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 此外 , 她在波兰国际艺术节主演的《铁扇公主》也受到了高度赞誉 。 齐淑芳的代表剧之一《全本杨排风》曾被搬上银幕 , 在全国范围内放映 , 深受观众好评 。 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 , 她成功塑造了“小常宝”这一角色 , 更是让她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