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文|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
要“从拼海量向拼质量转变,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文章插图
近年来,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 , 短视频都是一个热词 。
就传播形态而论,短视频似乎是全员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的最佳诠释者,它可以嵌入到所有媒介和渠道中 , 以生动、便捷、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呈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其细节,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新的连接方式 。
就产业发展而论 , 短视频强势夺取用户注意力的市场份额,持续受到资本追捧,其制作也从小成本、草根化向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变,带动网红经济的兴起,催生了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模式,建立了“短视频+”的产业链崭新格局,也成为媒体推进融合的必不可少的渠道和方法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文章插图
如何理解短视频之于媒体深度融合的价值和意义?仅仅是因为时间上的简短、制作上的便利,因为适应了移动观看的需求吗?
如果仅仅把短视频的产业优势理解为时间上的长短之别、制作上的专业之差、渠道上的便利之益,那这样的理解在实践中可能是无效的,抑或行之不远 。
发展短视频,助力深度融合 , 要把握4个关键 。
ü丶?唬汗勰畈忝?
第一个关键是观念层面,是新的渠道,更是新的观念 。
毫无疑问,短视频以直接抵达各类用户终端的特质,拓展了主流媒体的内容传播面 。短视频平台作为新渠道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 。但实践证明,只依靠渠道的增加 , 将新媒体运用于媒体内容生产之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困境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文章插图
短视频表面上带来的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是传播关系的变革 。
以分享为标志,短视频天然带有社交属性 。可以说 , 分享视频的出现是新旧视听传播的分水岭 。自此 , 人类进入了人人可以生产、分享乃至使用视频的新时代 。
当社会习惯以某种方式进行交流时,它势必内化为人们的观念结构,然后进入到社会再实践的领域 。主流媒体的既往优势是在一个封闭体系里培养起来的,现在需要进入到一个完全开放的活动空间来呈现和使用内容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这对主流媒体提出了一些深刻的命题:如何经得起这种开放竞争的考验?如何提供与这种完全开放的活动方式、消费方式相匹配的内容产品?
这不是渠道问题 , 而是方法论问题,是观念问题 。
从共享,进而到共创,这是社交媒体的特质和优势所在 。事实上,移动短视频所展开的也不只是一个人的观看行为,而是多人、多场景、多任务参与其中并开放协作的实践过程 。
因此 , 媒体只有与公众紧密互动,才有可能发挥广泛且有效的影响力 。主流媒体是否重视并且理解这种全新的机制及其深刻变革,决定了能否更加自觉、有效地把握这样一个时代潮流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文章插图
“央视频”“人民日报+”的推出体现了这种观念上的进步 。
以央视频为例,与“央视影音”“央视新闻”等App不同的是,“央视频”不止于央视既有资源,而是以“账号森林”体系,通过汇聚优质自媒体账号及各类社会账号 , 广泛连接了社会资源,壮大主流声音,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开放格局 。
这是移动互联网上的新“群众路线”,真正体现了“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 。
ü丶??河锾?忝?
第二个关键是语态层面,是新的传播方式,更是新的互动语态 。
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打造自主可控的内容IP具有重要意义 。
主流媒体拥有强大的高品质内容资源,依托权威优势,可以强力聚合包括信息资源、行政资源、情感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 , 伴随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的传播方式而来的,还有新的资源及其隐含的新的互动语态 。
不少人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很多“貌似缺乏内容价值”的视频具有强劲的感染力和转发力,这是为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