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片最顶级神作,2024 年还有人看吗?( 二 )


这便是我们在《审死官》《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等影片中看到的现象:统一连贯的人格凌驾在故事之上成为影片表现的核心 。
《国产凌凌漆》(1994)


不过 , 《食神》之前的周氏影片依然带着强烈的港片工业化特征:快节奏的商业运作让影片的拍摄高速运转——高峰时期的1990年代初 , 周星驰曾经有过一年12部电影上映的纪录 。 这使单个影片很难成为一个真正前后统一的整体 , 周氏表演最终服务的依然是整体碎片化和深度娱乐化的商业目的 。
尽管在拍摄现场不断传出周星驰现场改戏、指导其他演员、甚至越俎代庖取代导演行使拍摄职权的传闻(1993年和杜琪峰拍摄《济公》时 , 二人的矛盾甚至让后者产生了退出香港主流电影圈而自组公司强化导演核心地位的想法) , 但总体上这个时期的周星驰影片体现的仅仅是他个人表演的特点 , 而并未形成影片整体的周氏印记 。
《济公》(1993)


1995年刘镇伟与周星驰合作的《大话西游》二部曲虽然票房惨淡收场 , 但这却是周星驰出演的第一部具有整体统一美学特征和叙事构想的影片 。
《大话西游》(1995)


它揭开了周星驰对自身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篇章:他不再满足于影片制作层面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的粗鄙 , 而开始追求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前后风格统一连贯的「精品」喜剧 。 《食神》就是这种思路转变下的第一部作品 。

在《食神》的开场 , 我们看到一个落魄的斯蒂芬周穿过庙街市场坐在火鸡的食档前点了一碗「拉杂面」 。 但画面一转却切换到了已经飞黄腾达的「食神」一呼百应权倾一时身处万人之上的风光时刻 。 影片进行了半个小时 , 食神遭人陷害流落街头的情节才让观众们回想起开头:原来这是一个跨越影片三分之一时长的闪回 。
《食神》的闪回结构不止这一处:讲述火鸡被毁容的经过 , 斯蒂芬周去「湖南少林寺」学艺的经历都是穿插在现时剧情之中的回忆 。 尤其是结尾正反角色厨艺大战的紧张场面 , 被不断插入的在寺庙中精炼厨艺的片段打断 , 但却在过去发生的事件和现场的紧张氛围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内在联系 , 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起到了点睛作用 。

除了《大话西游》 , 周星驰电影绝大部分都是快节奏平铺直叙的简单叙事构架 。 《食神》嵌套式的闪回设计改变了影片单一的快节奏 , 使飞速前进的剧情会有突然的停歇和转进 , 而摆脱了港片喜剧一味的表面式浮夸 , 使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喜剧元素下蕴含的伤感和苦涩都有条不紊地传达出来 。
张弛有度的叙事结构犹如突然快进又慢放的录像机 , 极大的拓展了影片的表现能力:烹饪各式菜肴的眼花缭乱功夫、斯蒂芬周对于少女白日梦式的幻想、撒尿牛丸神奇的制作和销售过程、少林寺离奇古怪的训练经历 , 都在行云流水的叙事中汩汩而出 , 它们既有周星驰标志性的「无厘头」特点 , 但又没有离题十万八千里 , 而是有机地与人物的主旨情绪融合 。

在此背后 , 周星驰本人的表演方式并没有先前那样夸张和戏剧化 , 他反而将表情和动作的幅度有所收敛 , 而注重创造更具电影化的气场来提升影片的情绪格调 。 这一点在撒尿牛丸店开张的一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撤的移动镜头中出现的是众人站在店门口迎接客人 , 以及斯蒂芬周戴着墨镜身穿体恤抖着腿面带得意的笑容特写 。
没有过多的动作和台词 , 仅仅一个姿态化的动作搭配镜头运动中的景别变化 , 就将洋溢着七十年代庙街气质的场景勾勒的栩栩如生 。 如是精良的制作和超越文本的情绪化表演都在此前周星驰影片中甚少见到 。

周星驰在《食神》中的另一个改变是对待女性角色的态度 。 此前周氏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大部分是清一色的花瓶陪衬 , 但《食神》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莫文蔚饰演的「火鸡」的角色设定:由美到丑的极致外貌妆容 , 搭配着内心脆弱敏感的个性特征 , 让她成为《食神》中除了斯蒂芬周以外最亮眼的角色 。

而「火鸡」更开启了周星驰影片中女性主角的丰富变化历程 , 从《喜剧之王》中的张柏芝 , 到《少林足球》中的赵薇 , 再到《功夫》中元秋饰演的包租婆 , 女性不再是扁平的过场角色 , 而是情绪丰富 , 内心充满细微变化的饱满人物 。 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影片本身质素的提高 , 更是作为创作者的周星驰强大的角色塑造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