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到底有必要吗,火爆的三伏贴究竟有没有必要贴

近日,江西省儿童医院92名儿童贴“三伏贴”后被灼伤一事引发关注 。7月18日晚 ,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了情况通报 。通报称,部分儿童出现皮肤瘙痒、灼痛感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 系江西省儿童医院医务人员在“三伏贴”辅料配制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 , 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 。目前涉事医院已对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 。从16日江西儿童医院三伏贴事件爆发,到18日晚江西卫健委通报,这个回应相对来说来得还是比较及时 。关于儿童灼伤原因,通报内容也大致对应了此前不少专家的推测——跟辅料原料与药物配比有关 。这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家长与舆论的困惑 。但是,通报虽然点出了儿童使用三伏贴被灼伤的原因,但对公众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未着一字 。不知这是刻意回避还是认为不值得回应,总之让人有些失望 。公众更希望看到,江西卫健委能就这个问题做些解释,这是直面舆论关切,也无疑更具有公共意义 。众所周知 , 三伏贴是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的说法,在初伏、中伏、末伏对患者进行天灸治疗,对于有适应症的孩子,特别是鼻炎、慢性咳喘、体质弱、脾胃功能差等孩子,可以起到温煦阳气、驱散内寒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但关于使用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 , 或者是否会造成额外的风险,民间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 。这倒不是因为“中医粉”与“西医粉”的立场之争,而是因为三伏贴确实曾造成一些伤害案例 。以“三伏贴”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可以看到不少因使用三伏贴受伤的新闻 。甚至有“质疑者”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三伏贴的危害性:三伏贴的“基本方”包括: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麻黄等等,但是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毒理学》一书的说法,白芥子、甘遂、细辛等具有有毒成分,患者敷用三伏贴所产生的“热痛感”,恰恰是中毒的症状 。网上质疑的声音很多 , 辩护的声音也很多,普通公众没有下结论的能力,但这至少说明三伏贴是有争议的 。当然,那种对三伏贴全盘否定的说法未必正确 , 但这种舆论情势更说明,相关方面应该对三伏贴做些解释与科普,信息多了,公众自会下判断 。这一次江西儿童儿童医院三伏贴致伤事件,灼伤涉及92名儿童,是近年来三伏贴致伤规模较大的一起,也引发了公众对三伏贴的广泛讨论 。这其实也是一个绝佳的科普与辨疑的契机,江西卫健委应该多利用这次机会,对三伏贴的功效做些解释 。
【三伏贴到底有必要吗,火爆的三伏贴究竟有没有必要贴】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