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福州百岁老人手绘还原古园林

福州清代园林双骖园 , 有望年内完成修缮;造园者龚易图的曾孙 , 提供80年前的珍贵资料
N海都采访人员 石磊磊 罗丹凌 马俊杰 文/图
1940年的夏天 , 20岁的龚钧智从福建省立高级中学(福州一中前身)毕业 , 并被福建农学院录取 。 这个暑假 , 他选择到乌山的双骖园避暑度假 。 这段珍贵的记忆 , 成为乌山历史风貌区修复双骖园的重要线索 。 昨日 , 已是百岁高寿的龚钧智先生 , 向乌山整治提升项目的设计方和施工方负责人提供了相关材料 。
海峡都市报|福州百岁老人手绘还原古园林山下石牌匾 原在白色门墙上藏书、荔枝、题刻 , 清代藏书家龚易图兄弟在乌山上修建双骖园时 , 为古园林留下了这些特色 。 如今 , 双骖园的遗址在乌山路省气象局大院内 。 本月该场地正在进行搬迁 , 古园林留下的遗存不多 , 主要是古荔枝树和龚易图的诗文题刻 。 根据施工进度 , 双骖园景区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建设 , 还山于民 。
上个月 , 文史爱好者薛纪天向海都报提供了在三坊七巷中瑞国际影城内 , 藏有“双骖园”石牌匾的线索 。 鼓楼区的相关部门正在酝酿让石牌匾回家 。
龚钧智先生是龚易图的曾孙 , 他是认定这一石牌匾的关键 。 他少年时就多次去过双骖园 , 并和祖父在园内留影 。 在1940年的暑假 , 龚老还在双骖园的袖海楼住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 他清楚地记得 , 这块石牌匾位于双骖园的门墙上 , 门墙是一面白色土墙 。
【海峡都市报|福州百岁老人手绘还原古园林】双骖园大门的朝向 , 历史资料上没有记录 。 龚老表示双骖园的大门朝向是西南 , 当时乌山路没有修好 , 他是从北大路的三山旧馆 , 坐人力车到道山路 , 再从西面上山 。
海峡都市报|福州百岁老人手绘还原古园林龚老手绘示意图
龚老说 , 自己在福建农学院最初学习园艺专业 , 后来开始研究果树 。 凭借着自己的手绘功底 , 他凭着记忆 , 画出了上世纪40年代双骖园布局 。
进门后 , 园内正对的是一处假山 。 面对假山 , 右侧是目前龚易图留在乌山的摩崖题刻 。 左侧沿着石台阶上山 , 则有啖荔坪、袖海楼等景点 。 在园子的中轴线上 , 除了门墙、假山 , 还有乌石山房 。 乌石山房边 , 有五万卷藏书楹 。
对于双骖园的藏书量 , 有不同的说法 。 龚老说 , 双骖园始建于1877年 , 1940年时 , 双骖园经过改建 , 一些主景不见了 , 比如“俱有亭” , 而藏书楹内也没有大量古籍 。
龚老认为双骖园的藏书楹是曾祖父龚易图的藏书地之一 , 在1892年 , 西湖畔三山旧馆建成后 , 包括双骖园的藏书就集中转运到这里的大通楼 , 藏书超过五万册 。 1952年 , 龚易图后人将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的一千余部、一万余册龚氏藏书 , 全部捐献给福建省立图书馆 。
海峡都市报|福州百岁老人手绘还原古园林龚易图在双骖园的老照片
福州三大古园林 都和龚家有关芙蓉园、三山旧馆、双骖园和半野轩被视作是福州清代的四大古园林 , 龚老特别指出 , 除半野轩外 , 剩下的三座古园林都和龚易图有关 。
这三座古园林中 , 目前只有芙蓉园一处得以恢复 。 龚老回忆说 , 自己少年时 , 乌山西麓的“双骖园”是龚家亲戚居住 , 而自己家则住在西湖边的三山旧馆 。
龚老告诉采访人员 , 双骖园初建时 , 共有十多处景胜 , 分别为乌石山房、餐霞仙馆、五万卷藏书楹、梅花书屋、袖海楼、啖荔坪、浴翠渠、俱有亭、陵虚台、注契洞天、福地廊、净名庵、南社诗龛等 。 如今按照清代的样式 , 还原整个双骖园比较困难 , 但他会提供资料 , 尽可能追寻双骖园的遗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