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记住傅雷形象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作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作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名诗《偶题》,其中千古事指的是写文章关系重大,而寸心知则是说对于文章的理解,作者本人最为透彻,这句诗对仗工整,极富哲理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意识是,做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情,其中的甘甜苦楚只有自己知道,而各位作者都是有不同地位的人,不会是空有虚名的 。而前两句更是诗人晚年对于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解,带有自己的理解总结 。
偶题文章千古事 , 得失寸心知 。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
骚人嗟不见 , 汉道盛于斯 。
前辈飞腾入 , 馀波绮丽为 。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
騄骥皆良马 , 骐驎带好儿 。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
尘沙傍蜂虿 , 江峡绕蛟螭 。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
圣朝兼盗贼 , 异俗更喧卑 。
郁郁星辰剑 , 苍苍云雨池 。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

有助于记住傅雷形象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作者

文章插图
有助于记住傅雷形象的诗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可以说是傅雷品格的生动写照 。他非常喜欢这两句诗 。这是《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无名氏的诗 , 原作全文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意是说,人的生命不满百岁,可是常常为身后的忧愁不已 。既然人生苦短 , 为何不持烛夜游,及时行乐呢?原始的意思是消极的、颓废的 。但是傅雷的大儿子说,他的父亲总是忧国忧民 , 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是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的一个人 。傅雷先生截取了前两句,含义就大不相同了 。1963年7月22日,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从此,这句话就成为了傅雷先生的座右铭 。
傅雷的童年可以用“只见愁容 , 不闻笑声”八个字来形容 。早年父亲受土豪劣绅诬害而死 , 母亲年轻守寡,自己的两弟一妹也接连离世 。傅雷与自己出身书香门第的表妹朱梅馥结婚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喜色 ,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傅雷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赴法留学的事情,这个家庭始终都在一个破镜难圆的状态下艰难维持 。
在法国求学的这段日子,他异常刻苦并对法国文学以及世界美术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研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这段学习为他之后翻译法国著作和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主讲美术史奠定了基础 。
回国后,在1939年5月下旬的一天,傅雷在上海买到了黄宾虹的画册,拿到手中一看,不由得击掌赞叹,从此傅雷便被黄宾虹山水画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于是,傅雷开始给黄宾虹写信交流美学心得体会,两人便有了书信往来 。令人惊讶的是 , 除了他写给自己儿子傅聪的信之外,留传下来的还有多达101封信是写给黄宾虹的 , 并且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帮黄宾虹在上海办了画展,他以“美术批评家”的身份不断地评论、推重黄宾虹 。
他是这样评价黄宾虹的:黄氏兼采众长,已入化境,故家数无穷 。常人足不出百里,日夕与古人一派一家相守,故一丘一壑 , 纯若七宝楼台 , 堆砌而成;或竟似益智图戏,东捡一山,西取一水,拼凑成幅 。
大约是傅雷对黄宾虹爱得太深 , 一旦听到有人对黄宾虹有非议 , 便“怒”起来 。有一次作家施蛰存由于对黄宾虹晚年的画作不以为然 , 认为他用墨过重,称之为“墨猪”,当然就是犬字旁那个猪,并且在傅雷面前透露出对于黄宾虹的轻蔑 。傅雷一听勃然大怒,他说道:你怎么能这样呢?我们要尊重前辈 。他说 , 虽然每个人对于艺术品都有自己的一份见解,但是绝不可以轻视大师佳作 。施蛰存也因此受教 。
是的,傅雷就像他的儿子傅聪评价的那样:我的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 , 一个寂寞的先知;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绝不与庸俗妥协;绝不向权势低头,也绝不随波逐流,可以说是傲立于世 。这样的评价用来形容傅雷是再贴切不过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