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的作用
中脘属于任脉的穴位,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神阙上四寸,即通常所说的肚脐眼上四寸 。临床上胃痛、纳呆、腹胀、呕吐、吞酸等脾胃、消化系统疾病可选用中脘穴来治疗 。此外,还可以选用针刺、艾灸该穴来治疗黄疸、脏燥等相关系统的疾病 。对于儿童积食,一般也可以按揉中脘穴来治疗 。
中脘穴位位置图及作用01 中脘穴位的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从肚脐向上4寸的位置 。
02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
1、美容养颜
按摩中脘穴可以美容护肤,延缓皮肤的衰老 。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疏通人体阳明脉,使脸部看起来更加红润 , 气色也会更加健康,所以说大家应该坚持去按摩中脘才行 。
03
2、促进消化
按摩中脘穴还可以治疗胃炎 , 加强胃动力,治疗胃胀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消食导滞、疏肝养胃,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我们肠胃健康很有好处 。
04
治疗肠胃炎症
按摩中脘穴还可以治疗拉肚子,急性肠胃炎,缓解腹部疼痛 。
05
4、消除脸部水肿、眼袋
脾胃功能较差者 , 脸部易出现水肿的现象,一个人长期消化不良也会容易出现眼袋,这是因为人体胃经的起始点就位于眼部以下,因此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消除眼袋及脸部水肿 。
按摩中脘的作用与好处【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 , 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功能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 , 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 , 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 , 产后血晕 。
【穴位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
穴位密码-中脘穴中脘为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 ,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即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
中脘也是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 任脉 之会 。
位置:
中脘穴 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 上,脐中上4寸 。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五十八篇:“上纪者胃脘也”
《难经译释》记载:“太仓本系胃的别名 , 在此系经穴内,即中脘穴,在脐上四寸 。”
曾用名:胃脘穴 , 大仓穴,上纪穴,太仓 穴,胃管穴,中管穴,三管穴,中碗穴 。
中脘穴位置在胃脘之中 , 为胃之募穴,主治胃腑病症,所以称之为“腑会” 。中脘作为六腑之气所会聚之处,因为六腑皆禀于胃,胃属土,为六腑之大源 。
主要治疗作用
健脾化湿,补中益气,通络止痛 , 和胃降逆
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呃逆及血症等 。
腹痛
《针灸大全》记载“中满不快,胃脘伤寒,中脘一穴、大陵二穴、三里二穴” 。
上述记载看出,中脘与足三里上下配伍,体现了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到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 病在头者取之足 , 病在腰者取之腘”的治疗法则 。
《勉学堂针灸集成·卷二》记载:“腹胀坚脐小腹亦坚,水分、中极各百壮,三焦俞、膈俞各三壮,肾俞以年壮,太溪、太冲、三阴交、脾俞、中脘针” 。
上述方法中脘与背俞穴配伍来协调阴阳,体现了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的“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的治疗法则 。
呃逆
《万病回春呃逆》记载:“大抵发呃不止,将乳香纸卷烧烟,熏鼻中及灸中脘、膻中、期门三处即效” 。
胃气上逆则出现呃逆,膻中为气海 , 主要治疗气机不畅;中脘为腑会 , 胃之募穴,两穴相配伍可达降逆胃气、调畅气机之功效 。
血症
《针灸大成》记载:“吐血等症:膻中、中脘、气海、三里、乳根、支沟”
推荐阅读
- 关于做梦的情感句子,朋友圈发做梦的说说心情短语
- 挖红虫简单的方法,带皮筋的红虫饵怎么挂钩
- 空降2集,收视率轻松破1!观众:真不愧是我苦等1年的都市大剧
- 刘端端深夜幽会风波:已婚身份引发热议,明星私生活隐私与道德审视的交织探讨
- 这是我见过最体面的奶奶:64岁满头白发却知性、穿衣极简却很高级
- 那英得了“疼起来要人命”的病,等待她的却不是同情,而是网暴
- 时尚新宠,18 到 30 岁男士的微中分狼尾鲻鱼头,露耳效果帅炸天
- 地堡是干嘛的 地堡男孩是什么意思
- 正宗的酸菜鱼怎么做才好吃,什么酸菜调料做酸菜鱼最好
- 驱而之善的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