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一) 古文字「爨」:一人烧灶,一人做饭
北京西郊门头沟的群山中,隐藏一座明代以来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爨底下村」的「爨」读为「cuàn」,是一个非常冷僻的汉字,当地人为「爨」这个字编了一个顺口溜——「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爨底下村的「爨字墙」
据《说文》记载,「爨」是战国齐国的方言字,本义「炊」,也就是「做饭」的意思 。
《说文》:爨,齊謂之炊爨 。
「爨、炊」同为齿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义同,文献中「爨、炊」互训: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注1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说文》对「爨」的篆文字形构造解释是:「象持甑 , 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依据《说文》将篆文来分解一下,有五个字符构成 , 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马叙伦先生认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实「双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综上可见 , 不管是「持甑」还是「持鬲」,「爨」字其实有「四只手」,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饭的场景:一人在灶台上「抖锅」,一人在灶头加柴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爨」后来引申可用以指做饭的炉灶,与「竈(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讹变为「興字头」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汉时代并不是很冷僻 。秦汉简牍和玺印中可以见到这个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简》的古隶,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简?。?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睡虎地秦简中的「爨」
传世的传抄古文字有各种简体和异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后来,「爨」字的「双手持甑」的部件 , 渐渐讹变成「興字头」,下面的「双手」则连笔草写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古文字的「興」其实也有「四只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裘锡圭先生认为「興」四只手共同一起举起「筒」或者「桶」一类物体 , 表示「举起」 。
所以,《说文》释「興」为「起也」:
《说文》:起也 。从舁从同,同力也 。
「四个手」的符号其实就是《说文》所说的「舁(yu2)」,《说文》释为「共举」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所以,从字源角度来说,「爨」字中并没有「興字头」「大字底」,而是经过讹变恰好与「興字头」、「大」同形 。
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变成今文字中出现的「偏旁的变形和混同」,也叫「隶合」和「隶分」 。
举例子就能秒懂: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古文字「双手」符号演变成很多今文字字形,包括「大」,这叫「隶分」: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文章插图
引自注3
三、结论
古文字「爨」字本从「舁」、从「鬲」、从「冂(内)」、从「林」、从「火」,是一个会意字,以「两手加薪烧灶 , 两手持鬲烹煮」会意,表示「炊」之意,后来也引申表示「灶」 。
古文字中的「舁」上面的「两双手」和「鬲」,在今文字中讹变「興字头」,「舁」下面「一双手」演变成「大字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