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对年龄的称谓你知道多少( 二 )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 , 多指六十岁以上 。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
还历之年:指60岁 。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 , 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
古?。汗糯?嘶畹?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之年 。
杖围之年:指70岁 。
悬车之年:指70岁 。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 , 故特代指77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