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国哲学史的领域内做经学研究论文( 三 )


五、经学的问题域非常宽广,其中所蕴涵的问题非常庞复,可谓精深渊博 。只要你读进去,就可以发现 , 里面有许多理论问题、甚至最基本的概念问题,今天的我们都还没有搞懂一点点,而并不如同许多不读经的人所凭空想象的那样:经学早已是扔进历史垃圾堆里的存在 。我们读《春秋》时,对其中的许多礼法度制 , 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甚至连对其字面的解释都很牵强 , 就是因为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安排、内在机理如何则一概不得其解 。别以为,我们早就超越了古人,其实三代文明永远是中国历史的顶级瑰宝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宝藏的“六艺”道术,其许多内容 , 今天的我们还没有真正读通、读懂过呢,得其皮毛还未及,以至于我们也无法理解它却曾经支配和引导着无数代老祖宗的真实生活 。一百年前的所谓“新文化运动”显得心太急,倒垃圾也倒得实在太多、太快了,把老祖宗留下的珠宝都一起给扔了 。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过这么白痴的文化自宫行为 。
六、哲学学科在中国形成,也就一百来年的时间,这在悠悠历史长河里是很短暂的 。哲学很可能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过客,来过 , 坐下过,我们也为之欣喜过、着迷过,会留下痕迹,但最终则会被我们本土经学所覆盖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太史公自序》),哲学叙事让位于历史叙事早已是中国文化的大传统 , 故《老子》之术难成文化主流,邓析、宋钘、公孙龙、惠施之言也不畅行 , 法相唯识宗在东土压根就没成过气候 。我们学者做学问,做到最后 , 都得面临着一个能否以及如何被纳入中国本土的文明道统和传承谱系的问题 。你搞哲学,著书立说一辈子 , 汗牛充栋,但终了可能还是希求被自己国族固有的学术系统所承认 。能不能进入后世祭拜的庙堂,有没有资格与列祖列宗安寔在一起,会成为许多学者晚年萦绕脑际的一个大问题 。经、史、子、集的知识谱系中,你究竟属于哪一块,你将处于什么样的档次,尽管你自己可能完全不在乎,但后人却会对你作出一个恰当的定位和排序 。这是一种文化宿命,不服不行 。
【如何在中国哲学史的领域内做经学研究论文】当否,请志栋兄弟多批评指正!谢谢!
上海交通大学 余治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