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事件持续发酵!排片降到几乎全无,影院出现大量退票( 二 )


丈夫就是校长拼搏下去的动力 。
然而实际情况是 , 张桂梅和丈夫的感情固然很好 , 但让张桂梅坚持下去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党员的崇高责任感 , 与带领女孩们走出大山的决心 。
这样改动 , 又让女性力量大打折扣 。

三、
电影中有一个标签非常明显的女教师 , 在校长决定为孩子们燃烧自己时 , 骄矜的她立刻反水背叛了校长 。
反而是同样作为教师的男朋友陪校长奋战到了最后 。

男男女女 , 女女男男 。
影视化会进行艺术加工不假 , 但观众走进影院明明是想看女性拯救女性的故事 , 却被各种魔改与原创的情节喂了一口苍蝇 。
再加上“校长爱吼人”、“女学生旷课去网吧”、“课间歌放周杰伦”等等剧本问题 , 最终凝聚成了这巨浪涛涛 。

而事后 , 就在人们骂的热火朝天的时候 , 片方并没有官方回应 , 反而是编剧亲自下场和网友对线 , 对自己“酗酒母亲”的改动据理力争 。
最后越吵越厉害 , 甚至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 。
不仅没有为片方解决危难 , 反而火上浇油 。

编剧回复更厉害的是 , 随着争议越来越大 , 央视六公主竟然亲自下场 , 大发长文为《我本是高山》站台 。
本以为官媒能力挽狂澜 , 没成想却引火上身 , 大批网友干脆跑到六公主账号下谩骂 。
昔日人人喜爱的六公主 , 转眼一变就成了神烦鬼厌的“六公公” 。


《高山》冤不冤?争论仍在继续 , 我今天本想看看这部电影 , 但奈何搜遍全城也没找到场次 , 只能通过目前网络上提供的资料来看 。
如果网友的吐槽属实 , 那编剧和网友其实并没有错 , 只是处于女权的两种标准中 。
女权电影 , 在国外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时长” , 也就是女性演员的戏份 。

就好比陷入zzzq中无法自拔的漫威 。
最新电影《惊奇队长2》不管是三个主角还是大反派都是女性 , 甭管拍的如何屎 , 但这选角就足够堵上绝大部分女拳斗士的嘴 。
而在国内 , 《流浪地球2》当年也因为这个事儿被人没少攻击 , 说女性角色戏份太少 , 标准男人戏 。

将时间线再往前倒 , 大火的聚集《狂飙》《沉默的真相》《漫长的季节》虽然口碑大爆 , 但也都遭受过“女性角色少 , 爹儿太重”的组合拳 。
因此呢 , 编剧吸收了这个教训 , 且不论形象与否 , 只需要加大女性角色的戏份就够了 。
于是 , 戏份更少的母亲被改成了父亲 , 酗酒的父亲反而变成了女人 , 这戏份就直线飙升 , 而后续剧情中校长成功帮助了这个家庭 , 让母亲戒酒回归生活 , 完美诠释了“girls help girls” 。
在最初的回应中 , 很显然这就是编剧的设计初衷 。

可问题是 , 同时还存在另一套标准——
戏份多少先放一边 , 咱一定要输出正面形象 。
坏人和反派当然可以是女的 , 但前提是 , 在没有男性角色映衬的情况下 。
so , 当酗酒父亲变成母亲时 , 当知难而退的教师被设计成女性 , 而她的男朋友反而坚持下来时 , 这些反对的声音就喷涌而至了 。

所以 , 编剧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 是她践行第一项标准时 , 却忽略了第二个标准 。
可问题是 , 这两套标准好像也不能兼顾 。
让男人当反派吧 , 戏份太多 , 让女性当反派吧 , 男人就不能当正面形象 , 所以就只能和《惊奇队长2》一样 , 四大角色均为女性 , 男性集体隐身 , 甚至一向雷霆万钧的尼克福瑞都成了边缘角色 。
但问题是 , 超英电影可以这么搞 , 但现实题材不行啊 。
中国还是有男人的啊 。

唉 , 难搞难搞 。
到这一步 , 估计以后的相关题材都要斟酌斟酌了 , 至少在接触现实主义题材之前 , 先制定好能够符合所有标准的细则 。
这并不是一部电影 , 而是一个开始 。
——全文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