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何必盯着几个歌手,不妨看看刀郎的用意( 三 )


文章插图
再拿《画壁》举例,原小说讲两名书生,孟龙潭和朱举人偶然来到一间寺庙 。庙里壁画精妙,人物如生 。朱举人不觉心神恍惚,进入壁中世界,与一少女欢好,甚至令其怀孕 。不久,一名金甲使者严肃呵斥,不准这些“仙女”藏匿凡人,否则严惩不贷 。朱举人藏在床下,不知所措 。孟龙潭突然发现朋友不见了,问寺内和尚 。和尚用手指弹壁画,呼喊一声,朱举人才从壁画中出来 。两人一个怅然,一个惊慌,匆匆离开了寺庙 。

罗刹海市:何必盯着几个歌手,不妨看看刀郎的用意

文章插图
电影《画壁》,2011年,改编自蒲松龄同名小说
蒲松龄小说主要叙事视角在朱举人;刀郎却侧重于孟龙潭这名“画壁”之外的人,“我能看得到你如何抉择,但我却无能为力 。这是你梦寐以求的生活,并当做活着的意义 。而这世界都刻意回避,诚实地回答你的问题 。”借由孟龙潭的思辨,我们不禁要思考,画壁世界纵使美好,却是虚幻;现实世界纵然不堪,但是真实 。如何在这种分裂中求得“意义”,如何诚实地面对那份“真实”?
接着,副歌的几句歌词,“当我们的过往变成了未来的幻想无处不在,我们将交出愚蠢的答案留给后来以延续伤害 。”这句话或可解释为,过往即未来,未来即过往,历史是循环往复,而我们过去的愚蠢及为此承受的伤害,在未来还会一一重现 。其不可言喻的批判性,抵达了蒲松龄未曾触及的深度 。当然,刀郎文辞拗口,不如蒲松龄通畅 。或许是他刻意为之,或许是力有不逮 。
如《山歌寥哉》的专辑介绍所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图样 。”刀郎在承继蒲松龄对“现实之境与理想世界、男与女、善与恶、债与偿、强与弱、神圣与亵渎”的对立描写中,填入了自己的思考,用当代的哲思呼应迷惘,力图“将人的心灵世界撕开一个小口,于虚拟的异托邦中完成内心的自我重构 。”
罗刹海市:何必盯着几个歌手,不妨看看刀郎的用意

文章插图
在歌词文本之外,刀郎新专辑的11首歌分别对应11种民间歌调,配上复杂多变的混合拍子节奏和布鲁斯编配和声,不仅能体现山歌的散漫随性,更有一种乱相纷纷、阴阳颠倒、沉郁悲怆的感觉 。
不再被音乐市场和世俗名利牵绊的刀郎,用《山歌寥哉》思考沉疴大地,这种近乎慈悲的气度与心态,实在难能可贵 。或许刀郎不是当今最流行的一位歌手,但他绝对算得上最具锋芒的歌手,令人尊敬 。
撰文 李瑞峰 编辑 程启凌

【罗刹海市:何必盯着几个歌手,不妨看看刀郎的用意】


推荐阅读